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孟子心性论对宋代心性之学的影响:以朱熹和陆九渊为例
作者:段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孟子心性论  宋代儒学  心性之学 
描述:存在的必然性;孟子道性善,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道德伦理存在的可能性;并提出以个人之“心”为落脚点的修养学说,为道德伦理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靠的途径。宋代心性论以此为基础,加以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心性之学
明朝前期吴与弼的兼采朱陆之学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兼采朱陆  王学源泉 
描述:学。他的学说"实能兼采朱陆之长"。他的学说,通过弟子陈献章、再传弟子湛若水影响了王守仁,成为王守仁心学的源泉之一。
元代净明道与朱、陆之学关系略论
作者:郭武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净明道  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描述:本文就元代净明道所受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为:朱、陆学说之所以能对元代净明道产生巨大影响,乃与其多活动于江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净明道的宇宙观实多吸取了朱熹之学,而其修行论则多受到了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心"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描述: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洊为中心
作者:刘耘华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洊为中心
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洊为中心
作者:刘耘华  来源:史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山之学  谢文洊  畏天命  天主教 
描述:;最后以江右之髻山、翠微学人为主,对程山之学在清初的流播与影响状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陈德霖余玉琴合饰金山寺戏:(六幅照片)
作者:哈殺黄寄 乐元可摄  来源:半月戏剧 年份:193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陈德霖余玉琴合饰金山寺戏:(六幅照片)
千古风流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作者:邹自振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人物  人物 
描述:千古风流临川:评新编《临川县志·人物志》
“奥”不应是择校诱下的蛋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奥”不应是择校诱下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