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志”小考
-
作者:张杰 来源:中国性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中国 古代 文学评论
-
描述:见到大家我能不高兴吗”一日孔子让他的几位弟子各言其志,曾点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听罢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你说得太好了!后来清康熙年间经筵日讲,儒臣在呈给皇帝的讲义中认为曾点喜结同志:“偕我同志,冠者五六人焉,童子六七人焉。少长咸集,薄言出游。……是则点之志如此而已。”(《日讲四书解义》卷八)而这同时也是孔夫子的爱好。就字面含义而言,“同志”的“志”主要应被理解为“志向”,比较宏观开阔,政治色彩是比较浓的。它在政治方面有应用,如谓“鸠合同志,以谋王室”(《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于是引同志尹勋为尚书令”(《后汉书.卷六十九.窦武传》)等。不过总的来看,古人在政治上对“同志”的使用是有忌讳的。其原因,既为同志则臣下就是在横向地结成小团...
-
关于“供养卒大恩”
-
作者:何旭光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汉文学 刘兰芝 林庚 叙事长诗 庶子 《孔雀东南飞》 自认为 《周礼 婆婆 中国文学史
-
描述: 我国古代乐府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清代善长乐府的张玉谷注此两句说:“谓可供养,而卒能报公姥之大恩”。 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出版
-
“卒”义辨
-
作者:王炎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 解释 参考书 尔雅 死亡 注释 浮图
-
描述:“卒”为:“古指大夫死亡及年老寿终。后为死亡的通称。”把“卒”释为“死或死后”,直接说明了慧褒
-
“卒”字注释商榷
-
作者:杨翠芬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第三册 《游褒禅山记》 “卒”字 注释 王安石
-
描述: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代表作。课本将“卒葬之”这句话注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很明显.这里将“卒”理解为“死后”了。《教师教学用书
-
《游褒禅山记》中“卒葬之”的“卒”
-
作者:孙作刚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高中语文 五年制 王安石 注释者 全日制 感情色彩 结果 中学 浮图
-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后名之曰“褒禅”。《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册》和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第一册》的注释者都将“卒葬之”的“卒”字释为“终于
-
论周代军事编制中的「卒」
-
作者:祝中熹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事编制 战车 《左传》 卫队 武王 农村公社 《周礼》 战士 逸周书 致师
-
描述:子·议兵》:“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孙膑兵法·威王问》:“毁卒乱行,以顺其志。”都是在军事编制的意义上使用“卒”
-
杨业事迹小考
-
作者:康玉庆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业 《辽史》 《资治通鉴》 麟州 《东都事略》 刘崇 《隆平集》 《宋史》 杨家将 耶律
-
描述:杨业事迹小考康玉庆杨业是北宋抗辽名将。他的一生经历了由五代分裂割据到北宋统一中原这样动荡纷争的历史时期。杨业研究是五代史和宋辽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史学界对此非常重视,已有不少论文专著问世。本文仅就
-
“打剌酥”小考
-
作者:李祥林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打刺 元杂剧 捶丸 《牡丹亭》 尉迟 射柳 蒙古语 党项 敬德 元帅
-
描述: 元朝由蒙古族入主中国近百年,是历史上又一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时期。研究元代饮食文化史,如果对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一无所知,往往会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比如元代人对时常提及的“打剌酥
-
“琼奴”出典小考
-
作者:王锳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将孙 出典 《汉语大词典》 红颜薄命 王安石 无可怀疑 陈师道 理解作品 社会现实 封建时代
-
描述:“琼奴”出典小考
-
李师师生年小考
-
作者:任崇岳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师师 周邦彦 《宣和遗事》 大晟乐 王国维 晏几道 徽宗 秘书省 大晟府 写作时间
-
描述:李师师生年小考任崇岳宋代名妓李师师因与徽宗皇帝有过一段不解之缘而名噪一时,800多年来一直是骚人墨客的热门话题。从南宋人写的(宣和遗事》、《贵耳集》、《墨庄漫录》、《李师师外传》、《浩然斋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