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
作者:金春峰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
描述:学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给封建制度涂抹上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油彩”的哲学学说;有人认为理学传播和产生的历史就是朱熹《伊洛渊源录》所揭示的“道统”的传宗史。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理由,但都不能真正反映理学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
一点辨正
-
作者:张利民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山移文》 王安石 智能之士 许由 思想内容 寥寥数语 评断 良同志 野人 山林
-
描述: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虽寥寥数语,亦足以见非议《北山移文》之意。王安石议论古今,评断是非多真知灼见,此当为一例。另外,麋元曾作过一篇《讥许由》,指责他“背时
-
文言教材疑点辨析
-
作者:高仲科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释 王安石 初中语文 高中 形容词 书信 孟子 答司马谏议书 屈原 辨析
-
描述:《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高中第一册《国殇》:“出不
-
浅谈《答司马谏议书》的反驳艺术
-
作者:孙福源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反驳艺术 司马光 变法 演绎推理 大前提 罪状 反对者 名实
-
描述:,严密地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大前提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认为讨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名实相符,名称和事实清楚了,天下的事理才能弄清楚。在确定了大前提之后,便针对
-
苏、王改诗的启示
-
作者:陈国魁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警世通言 故事 苏轼 学识 落黄 作品 作者 园林
-
描述:《警世通言》中载有苏东坡替王安石续诗而贻笑大方的故事。苏轼自恃学识过人,一时兴起把王安石未完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续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朝鲜的李太白
-
作者:苏晨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朝鲜汉诗 小说 太白 高丽 白云 欧阳修 苏轼 王安石 进士及第 崔致远
-
描述: 最近我读了不少朝鲜诗话,对高丽诗人李奎报挺感兴趣,边读边作了一些札记,读完归拢起来看看,还挺象回事儿的。
-
黄庭坚谪居宜宾时期的诗歌创作
-
作者:刘昭棠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创作理论 四川宜宾 转变时期 人民性 王安石 新旧党争 振兴时期 江西修水 创作道路
-
描述:中靖国元年春离开宜宾,在这里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这是他诗歌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振兴时期。从创作道路来看,又是他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他在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具有新的特色。
-
“远虑近忧”皆可抛
-
作者:黎明中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列改革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 孙中山 王安石 康有为 全面改革 古今中外 大包干 潮流
-
描述:而语,它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形式迥然不同,它归根结底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必定受到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但能不能说我们的改革就没有阻力了呢?不能。某些同志思想上存在“怕”字就是一例。有些人囿于老框框、私圈圈,面对改革,“远虑近忧”。远虑者,身揣“本本”,抱残守缺,怕越雷池。比如农村实行大包干
-
谈谈古汉语的定语后置
-
作者:杨霓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心词 定语后置 同一性定语 古汉语 结构助词 结构形式 后置定语 答司马谏议书 左传 王安石
-
描述:置主要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并造成一种特殊的句式,使语言生动流畅富于变化,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这样,定语是否后置就与它的性质有关,一般是修饰性的定语经常后置,限制性的定语有时后置,领属性定语和同一性定语不后置.
-
宋代江西文坛及其崛起
-
作者:邹邦奴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 欧阳修 宋代 王安石 文学家 宋史 曾巩 黄庭坚 文坛 陆九渊
-
描述:个作家,江西就占了总数的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