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已知听觉有频率下限--谈《老子》一书中所说“大音希
-
作者:吕作昕 来源:物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音希声” 频率下限 《老子》 次声 吴澄 听觉器官 大弦 中国古代 《道德真经注》 音调高低
-
描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值得注意的就在“听之不闻名曰希”和“大音希声”这两句话. 古代“声”和“音”二字有别.“声”是泛指能让听觉器官感受到的物理现象,而“音”字则是指音调高低.和老子同时代的文子(据说是老子的弟子)在《文子》一书中提到:“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比《老子》还早些的《管子》一书《地员》篇中也有“呼音中角”、“呼音中商”这样的文字.这都说明,“音”是指宫、商、角、徵、羽等音调的高低.从这里可知,《老子》所说的“听之不闻”的“大音”,当是捐音调高低超过人类听觉器官感受范围的声音. 那么,它究竟是指频率过高的超声还是指频率太低的次声呢?根据来末元初学者吴澄的看法人老子})所说的“大音”该是指“次声”而言. 古人注释的《老子}),最流行的有晋代王粥注释本和吴澄的《道德真经注》...
-
花非花——从昆曲电影《牡丹亭》谈戏曲与电影交融的魅力
-
作者:周湘玟 来源:当代电影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舞台 电影导演 汤显祖 昆曲 表演程式 戏曲电影 中近景 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
-
描述:,也可以从近景中清晰地看到她的一颦一笑,体察到她最幽微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审美享受,是只有银幕才能给予的,然而它又是戏曲。昆曲电影《牡丹亭》,从唱腔到表演程式,都是最严
-
瑞典布利登公司分层充填采矿法的发展和应用(考察报告)
-
作者:胡际平 来源:国外金属矿采矿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瑞典布利登公司分层充填采矿法的发展和应用(考察报告)
-
中等城市教育发展的重点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初级人才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改革信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中等城市教育发展的重点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初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