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3)
报纸(245)
图书(16)
学位论文(1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9)
地方文献 (32)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4)
2013(28)
2011(46)
2003(12)
2002(9)
2001(13)
1999(15)
1994(6)
1992(4)
1991(7)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9)
青年时报(7)
古典文学知识(5)
文艺评论(3)
环境杂志(1)
电影艺术(1)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欧、王碑志比较论
作者:吉文斌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碑志 
描述:欧阳修、王安石两家的碑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欧公碑志可谓此体之正格,荆公则多思变,因为欧文多主于叙事,而王多以议论济"无事"之不足。此外,本文从构思、叙事章法、行文特色、选材、措辞等方面
古代的“序”浅说
作者:魏颖 蔡静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序”  古代  诗文  王应麟  文字  序文  著作 
描述:阅读古文时,我们常看到以"序"名篇的文章。你对古代的"序"了解吗?古代的"序"大致分为三类:一、诗文序
日本上梁小考
作者:王晓平  来源:寻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考  日本  南北朝时期  民间建筑  欧阳修  王安石  陈师道 
描述:敦煌民间建筑风俗中,在上梁之前,有唱上梁的风俗仪式;文人写的上梁,则从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后唐李琪,宋及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
人小幽默
作者:孙长新  来源:文教资料(小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雨果  幽默  登记法  边境  旅行  出国  回答  萧伯纳 
描述:东坡问字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说:“难道滑就是水的骨吗?”王安石无话可说。雨果登记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哨
王相教授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材研究  语文教育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技能训练  教材建设  王相  课题实验  教学创新能力 
描述:王相教授简介
格与人格
作者:何满子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人格  风格即人  王安石  道德人格  周作人  政治人格  道德水平  文学  对象化 
描述:与人的关系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牵涉文化全境域的问题,单单为了知人论世,也得永远谈下去。布封一槌定音下的结论:风格即人。这是公例。要从个案赏辨人与的一致却并不很简单,对象化在格中的人格是
道与人才
作者:金诤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道学家  科举制度  诗赋取士  人才  变革  司马光  士大夫 
描述:案提交朝廷讨论之时,司马光等守旧派大臣对之皆无异辞。①在这场表现为政见的“道之争”中,站在对立面上的是苏轼。他的《议学校贡举状》是当时唯一持反对意见的奏状。苏轼针对变革“重道轻”的思想,尖锐地质
由词达,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者:方利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语教学  引导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王安石  教师  语言文字  文本语言  理解  课文 
描述:历来文人学者都非常重视用词。贾岛推敲的故事被传为古今美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名满天下,而绿字又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炼字的典范。作者如此别具匠心地遣词,目的就是由词达意,让所描写的
赠刘景
作者:苏轼 周红月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橙黄  作者简介  枯叶  内在精神  柳宗元  唐宋散文  欧阳修  王安石  丰收 
描述:赠刘景
以适用为本:王安石
作者:漆绪邦  来源:新闻与成才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以适用为本: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