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07)
报纸(1192)
图书(89)
学位论文(85)
会议论文(4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22)
地方文献 (182)
红色文化 (85)
才乡教育 (66)
非遗保护 (59)
文化溯源 (40)
地方风物 (36)
宗教集要 (26)
按年份分组
2012(323)
2007(212)
2006(186)
2000(108)
1997(79)
1995(82)
1992(52)
1987(73)
1986(72)
1982(60)
按来源分组
其它(180)
人民日报(52)
中国戏剧(48)
江西社会科学(27)
剧本(22)
南方文物(13)
抚州地方史志通讯(11)
文艺理论与批评(4)
近代史研究(3)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隔空“牵手”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遂昌县  遂昌县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  江西南部  江西南部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英国  英国  拉夫  拉夫 
描述:缠绵的昆曲唱腔。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浅谈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作者:蔡菊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自然  自然  《牡丹亭》  《牡丹亭》  原生态审美  原生态审美 
描述:汤显祖的诗歌,戏文和自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他的文艺思想存在生态审美的因子。本文即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考察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并分析其对《牡丹亭》创作的表现。《牡丹亭》很好的体现了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
文化史与古代文学研究释例:以汤显祖《南柯记》与佛教文化为例
作者:庞钦月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南柯记  南柯记  佛教  佛教  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  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 
描述:佛教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很深的联系,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渗透出佛教文化的印记。汤显祖的《南柯记》就是其中之一,《南柯记》中不仅渗透着许多佛教思想,而且其中也引用了一些佛教故事。作品中通过对佛教文化
汤显祖《玉茗堂评花间集》新论
作者:郭娟玉  来源:文学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玉茗堂  评点   
描述:十八年乌程闵氏朱墨套印本,完整观照汤评的内容,并从《玉茗堂评花间集序》上溯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词学观点,深入掘发汤显祖论词的精神与特色,以见其承袭与新变。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
作者:赵媚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曲改编  美学思考 
描述: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戏曲改革才能走上艺术与市场双赢的道路。
少年显奇才 佳构惊考官:初论汤显祖早期八股文《女有馀布》
作者:邓俊 高琦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八股文  文献  意义 
描述:汤显祖的《女有馀布》是其科考期间的一篇早期八股文。此文理精气足,篇法谨严,富于文采,在汤显祖所有八股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女有馀布》的发现,对充实汤显祖的文献宝库、研究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启迪今人
汤显祖咏南陵诗的美学思想
作者:童星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思想  南陵  诗文创作  戏剧艺术  艺术家  七子派  自然之美  明代  艺术创造 
描述:世但赏其词曲而已。不能知其所已就,而又安能知其所未就?可不为三叹哉!"本文以汤显祖咏南陵的诗文为例,探讨其蕴含的美学思想。
汤显祖与梅鼎祚的戏曲交游
作者:候荣川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史  梅鼎祚  汤显祖  明代中后期  交游  戏曲创作  曲家  词派 
描述:期传奇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论李益形象的改变与戏剧形式之关系:以汤显祖《紫钗记》为例
作者:李雁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动机  动机  《紫钗记》  《紫钗记》  李益  李益 
描述:定性,并在中国古代文学那些流传不息的人物形象的迁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戏剧在汤显祖手中的发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