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3)
报纸(39)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3)
地方文献 (16)
地方风物 (12)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07(3)
2004(4)
2001(5)
1996(6)
1991(3)
1990(4)
1989(2)
1988(3)
1986(3)
1985(1)
按来源分组
种子科技(13)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
淡水渔业(2)
种子世界(2)
历史研究(1)
党政干部论坛(1)
老年人(1)
柴达木日报(1)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1)
农村展望(1)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骗局?
作者:史忠义  来源:开心老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骗局  皇帝  宋神宗  反对  史书  著书立说  编修 
描述: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及面很广,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的变法,但这场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最终流产。变法意在减轻农民负担,但王安石的许多政策反而变成强制摊派,使农民生活更困苦。许多贪官污吏利用变法,趁
园林版《牡丹亭》:辟蹊径推力作迄今已演满百创沪上单昆曲
作者:李峥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朱家角课植园上演的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满100场。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李峥 上周六晚,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依旧在朱家角课植园开演。然而这一天,张军的心情格外激动。下午,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在喜马拉雅中心举行,而傍晚上演的《牡丹亭》更是迎来了具有
白先勇:姹紫嫣红两百:青春版《牡丹亭》第二百庆演感言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天意垂成,总有善心人士出现,扶持一把,渡过难关。天助人助,青春版《牡丹亭》所传布的昆曲佳音,才能绵绵不绝,响彻华人世界,远播重洋异国。 八年,两百,青春版阶段性的使命可以说大致已经完成:青春版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Ⅲ.的区系分析
作者:施建敏 杨光耀 裘利洪 刘仁林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的区系分析  的区系分析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 
描述:稀有植物8種。
对郧西县马头山羊保及杂交改良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熊金洲 赵本弟 闻群英 林勇 韩仕平 王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经济杂交  产业发展 
描述:要求。要在政府引导下有序开展马头山羊保与经济杂交,明确界定保和杂交改良区域,科学制定方案,实施科学养羊,给予种畜补贴,落实山羊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养羊积极性。郧西县在今后一个时期必将迎来
李纪恒答记者问时表示 云南大旱和烟草完全没有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月10日,云南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这是记者举手提问 新华社 图 聚焦 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A03、A04版 中央电视台记者:城镇上山,一般理解是在山上建一个城镇,成本肯定非常高。那么这个成本究竟是由政府来承担,还是由上山后生活在里边的居民或工业项目的投
为官当常思想“疫苗” ◎刘绍堂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纵观被揭露出的有些腐败分子开始并不坏,并有看得见的政绩。但因缺乏抗腐免疫力,当传染性极强的腐败病毒袭来时终被感染,成为罪恶深重的贪官。实践告诉我们,预防疾病时重视免疫力,常药物疫苗保健康;为官
王益原罪:庞大吸血生态圈早祸根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因为秘书的三四万元贿赂,导致自己被顺藤摸瓜。但经过了近两年的“折腾”,也许他已想明白,他周围那个庞大的吸血生态圈迟早会让他与拥有的一切挥手。 从不曾离开证券市场 1995年11月,年仅39岁的王益成为证监会副主席,分管发行、基金等最为核心的部门。彼时,证监会尚处于初创阶段
农田里,怎能大树 农委表示,向有关部门反映后拿出解决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看到人家的地都被人承包种了树,不仅一亩地一年能有600元补贴,自己还可以放心外出打工。家里种了20年地的沈某也有些心动,不过,对于自家的农田是否能种树,他还是有些不确定,于是,在市农业委员会坐镇政风热线的当天,他拨打了热线咨询此事。 据沈某称,他家住新北区新桥镇郭塘村委沈家塘,20年前,村里分给他
通过“百姓城管”活动,市民表示——— 见垃圾就捡应是—习惯
作者:暂无 来源:齐鲁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通过“百姓城管”活动,市民表示——— 见垃圾就捡应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