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山铀矿田侵蚀程度研究
作者:张万良 刘德长 李子颖 张静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侵蚀深度  找矿方向  相山铀矿田 
描述:数铀矿床完整或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深入找矿、扩大远景的主攻方向。
马头山羊前肢肌肉解剖研究
作者:王建林 盛文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羊  马头山羊  前肢肌肉解剖 
描述:马头山羊前肢肌肉解剖研究
拟合马头山羊体重生长曲线研究
作者:张媛 陈斌 李子刚 龚德武 田金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生长曲线  Logistic模型  Gompertz模型 
描述:.75,25.33)、母羊为(6.60,21.30)。
浙南山羊与马头山羊级进杂交研究
作者:杨剑文 沈明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羊  级进  杂交  繁殖   
描述:浙南山羊与马头山羊级进杂交研究
马头山羊躯干肌肉解剖研究
作者:王建林 盛文亮 孙祥贵 郑中朝 杨全武 梁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羊  马头山羊  躯干肌肉  解剖 
描述:马头山羊躯干肌肉解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王建林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盛文亮,孙祥贵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郑中朝湖南省芷江县畜牧水产局杨全武湖南省石门县畜牧水产局梁斌通过对马头山羊躯干肌肉进行详细的解剖学
马头山羊后肢肌肉解剖研究
作者:王建林 盛文亮 孙祥贵 郑中朝 杨全武 梁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羊  后肢  肌肉  解剖学  山羊 
描述:马头山羊后肢肌肉解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王建林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盛文亮,孙祥贵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郑中朝湖南省龙江县畜牧水产局杨全武湖南省石门县畜牧水产局梁斌为了给诊治马头山羊后肢疾病和大力发展
刘师培《周礼古注集疏》研究
作者:陈胤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注  郑注  今古文经说  兼通  丘甸  成同 
描述:有志於扶植微學,不讓「鄭學」獨尊;亦為此精神,所以反對經今文家以古文諸經為偽造之論,並以今古門戶之見為誡。《集疏》之作正為此番精神之充分體現。劉師培早年在《國粹學報》上為文,嘗為經今古文爭議而對當代今文家之言論有所排擠。至其為《集疏》之時,卻兼採廖平(1852-1932)早年嚴分今古之方法以為學,並走出與廖氏不同之學術道路。可見劉氏晚年治學確實能夠做到「實事求是,不立門戶」,而《集疏》為其代表之作,故為劉氏所重視。 鄭玄經說其實多繼承「古注」而來。劉師培有意利用「古注」來修正鄭玄經說,卻過於偏重在放大「古注」與鄭注相異的部分,而不知由相通處著眼,藉由古注來進一步瞭解鄭注。由是難免時常將「古注」與「鄭注」視為對立,反陷於自立的門戶之中而未能真正解決問題。此不免為《集疏》之缺憾所在。例如,《漢書•刑法志》會通《司馬法》成同與丘甸兩說,其實對於解釋《周禮•匠人》與〈小司徒〉成同與丘甸異制的問題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劉師培為不滿於鄭玄成容一甸之論而選擇不信《司馬法》一成三十人出車一乘之講法,未免忽略了與此相關的文獻證據而未能真正釐清成同與丘甸兩制的文化意涵。本論文通過〈刑法志〉及其相關文獻之分析而得出成同制度乃在李悝「盡地力之教」的影響之下,為估計一若干面積的土地之最大生産力而設;丘甸制度則用於計算具體田畝的「出賦」潛力之結論,或可彌補鄭玄與劉師培經說之不足云。
0628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作者:彭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0628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
乐均其人及其《耳食录》研究
作者:欧阳伟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钧  耳食录  文言小说 
描述:录》的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耳食录》的研究,从而发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耳食录》不能跟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相媲美,但《耳食录》艺术上的特色决定其在文言小说领域应该占有
杨时批判新法新学研究
作者:康东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时  批判  王安石  新法  新学 
描述:、新学的具体措施。杨时采用多种手段与措施反对新法、新学,他撰写《三经义辨》对《三经新义》进行批判。又在一年间连续上《钦宗皇帝书》批判新法、新学。他鼓励弟子陈渊、王居正、罗从彦共同反对新法,在与朋友的交谈、书信往来中杨时也不忘鼓励他们批判新法、新学。 第二章则论述杨时对新法具体措施的批判。杨时对新法之中诸如免役、青苗、保甲、市易、科举制度等新法具体措施展开批判,杨时认为免疫法的施行,并不能使得封建的特权阶级与贫民百姓对国家公共职能所负的劳役均平等同起来,反而会造成社会混乱、人民不能安居的局面。对于青苗法,杨时批判了其“只重取息、重利轻义”,置民间水火于不顾。杨时认为,市易法是“与民争利”、 保甲法是“重困于民”、科举制度改革给文人带来的是“不知所止”。 第三章将考察杨时对新学思想的批判。杨时反对王安石将“义”、“利”混淆的理财思想,指出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是重“利”轻“义”,是纯粹为“利”的。他批评了王安石哲学思想中对于 “人性”、“天道”的看法,认为“性”、“命”、“道”这三者是一致的,“性”即是“道”、“天命”和“理”。杨时对王安石的“溺佛”虽然进行尖锐地批评,提出“自古佛儒不两立”的观点,但是仍可以看出杨时对于佛教思想亦不是全盘加以否定,他本身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