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0)
期刊文章(71)
学位论文(21)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1)
地方文献 (12)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52)
2013(15)
2012(9)
2011(19)
2008(9)
2005(4)
2004(4)
2001(1)
2000(4)
1996(3)
按来源分组
中国经营报(2)
戏剧之家(1)
文学报(1)
中国科技成果(1)
青年时报(1)
科技日报(1)
企业世界(1)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
江城日报(1)
成人教育(1)
法拉盛民权中心联合华策会及韩裔社服中心 免费培训 帮助低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法拉盛民权中心联合华策会及韩裔社服中心 免费培训 帮助低
清词中的明代戏曲题咏和评论:以《牡丹亭》为中心
作者:谢永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清词  《牡丹亭》  题剧词  文体互参  批评文学  批评方法 
描述:般情形.进一步扩大考察范围又可以发现,清词以多种样态题咏和评论戏曲作品,既是历代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文体互参现象在清代词坛上的延续,又体现出能够成为一种从事文学批评的批评文学所应具备的价值,为部分剧作的经典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
作者:赵征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戏剧典籍  文学译介  《牡丹亭》  经典化  边缘化 
描述:,最后定格在以译者为中心、充分性与可接受性有机结合的规范之下。尽管汉学家和华裔学者的翻译风格不尽相同,但在唱词/诗文、双关/暗讽等文字游戏、个性化语言、文化意象这些关键要素的处理上,他们基本上形成了
中国古典版人鬼情未了牡丹亭林肯中心首演
作者:管黎明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著名舞剧《牡丹亭》5日正式登陆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来自剧团的70多位演员们在当天下午及晚上分别进行了彩排及首场演出。(侨报记者管黎明摄) 图为剧团排演剧照。(侨报
市传媒中心、牡丹亭影视基地建设调度会召开
作者:黄宜华 范强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5月19日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波先后主持召开了市传媒中心、牡丹亭影视基地建设调度会,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我市新闻事业的发展,市传媒中心
中国舞蹈新古典主义经典舞剧《牡丹亭》将献演林肯中心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型舞剧《牡丹亭》剧照。 【侨报纽约讯】2012年1月5日至8日,中国顶尖舞蹈表演艺术团体金陵艺术团将在纽约林肯中心演绎浪漫、典雅的东方古典艺术舞台精品《牡丹亭》。作为中国
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牡丹亭》全剧将在林肯中心上演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牡丹亭》全剧将在林肯中心上演
市传媒中心、牡丹亭影视基地建设调度会召开
作者:黄宜华 范强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市传媒中心、牡丹亭影视基地建设调度会召开
《红楼梦》中的情/欲论述:以「才子佳人模式」之反思为中心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西厢记  牡丹亭  红娘 
描述:原因;其次则是深入剖析贾母之「破陈腐旧套」,抉发其中所涉及的四个批判焦点,亦即:不合情理之逻辑安排(以「红娘」的角色塑造为主)、浪漫爱情包装下之情欲实质、边缘文人之创作心理(包括「妬富」与「遂欲」)、阅读反应之受众影响论等多重面向,确然代表了《红楼梦》对此一文类的全面总检讨;最後则确立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与其阅读行为同时并存的合理性,实不影响其批判的高度效力,而确证曹雪芹有意识地颠覆和推翻了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浪漫爱情观。
北宋前中叶财政体制的变迁:以王安石的财政改革为中心
作者:李义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制度  财政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募兵制度  募兵制度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 
描述:些现象是由北宋前中叶的财政体制的不合理造成的。第二章从三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地方的机动财力和管理机构的设置,分析北宋前中叶的财政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在于:一、“上供、送使、留州”三分法分给中央的上供份额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的财政需求,但与此相反,地方财力相对丰裕;二、地方财力丰厚的表现有三:第一,地方军资库的留州财赋比较充裕;第二,地方的公使库拥有较大的自谋收入的权力和空间,公使钱比较多;第三,真、仁朝地方转运使向中央大量地进献羡余。三、中央内部,皇帝的财权越来越强大,通过内藏库不断侵夺计司和地方州县的财赋。第三章进一步分析造成北宋前中叶财政体制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政体和政府职能的变化的客观要求,即北宋前中叶不断加强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要求财政上相应出现日益增强的君主控制和中央集权趋势。第四章分析北宋中叶王安石的财政改革,正是上述财政体制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结果。王安石不仅帮助宋神宗加强了财政上的君主控制,使皇帝私库内藏库的财赋日渐丰盈,还另创一套属于宰相财政的朝廷封桩制度,使北宋前期中央的皇帝财政和三司财政向皇帝财政、三司(元丰后改户部)财政和宰相财政转变,也使地方财赋受中央分割的力度加大,程度加深。最后本文认为,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的财政改革,是有宋以来财政体制最深广的一次调整。此后,财政上的君主控制和中央集权的路径不断强化,影响深远。不过,出乎宋神宗、王安石等制度变迁设计者的意料的是,在中央财政过分集权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日益匮乏、艰难,不得不法外敛财,使得地方财政的非制度化现象突出,地方的实际财权逐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