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9)
学位论文
(10)
报纸
(7)
会议论文
(5)
图书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
红色文化
(7)
地方文献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
(8)
2013
(7)
2012
(7)
2010
(5)
2009
(9)
2007
(6)
2005
(7)
2003
(8)
2002
(7)
2001
(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6)
时代文学
(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1)
中国书法
(1)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1)
图书与情报
(1)
东京文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图书情报论坛
(1)
江西图书馆学刊
(1)
相关搜索词
儒学
吕南公
虞集
“唐宋八大家”
交游
交往
罗汝芳
祖裔
十三年
贰臣心态
周礼
大学出版社
吕本中
墓志铭
仕履
孔尚任
创作思想
价值
著述
王安石
国家图书馆
国子监
康熙
孙诒让
四库馆臣
人格修养
辑佚
生平
历史学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生平著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3
条
周亮工
著述
抽毁考
作者:
朱天曙
来源:
书法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周亮工
纂修《四库全书》
钱谦益
乾隆
屈大均
《提要》
十七年
陶渊明
禁书
《四库提要》
描述:
周亮工
著述
抽毁考
近现代湖南四大书法家及其
著述
作品
作者:
李安定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湖南省
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
李瑞清
国民党政府
立宪派
谭延
咨议局
立宪活动
描述:
近现代湖南四大书法家及其
著述
作品
刘昌宗
著述
考略
作者:
杨军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昌宗
《集韵》
《周礼》
《隋书·经籍志》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尚书》
《尔雅》
《左传》
《广韵》
描述:
刘昌宗
著述
考略
黄爵滋
著述
叙略
作者:
胡迎建
来源:
古籍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生平
介绍
中国
文学
描述: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一峰,又号树斋,江西宜黄人,乡试后在黎川县任训导。道光三年,(1823)与其伯史黄迪策同时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御史、兵科、工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少理寺少卿,通政使,’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在鸦片为害中国最烈时,他是
从李绂
著述
看其学术取向
作者:
杨朝亮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陆子学谱
朱子晚年全论
描述:
陆象山学术正统地位的目的,由此亦可考见李绂学术取向。
著述
动机的制约与汉魏六朝小说的写作
作者:
赵建成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朝小说
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小说
汉魏六朝
写作动机
胡应麟
中国小说史略
志人小说
搜神记
鲁迅
描述:
汉魏六朝小说在小说系统中最为特异。究其原因,则在于著者的
著述
动机不同,即著者非"作意"或"有意"为小说。明人胡应麟云:"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
试论王安石
著述
中人权思想的主要特征
作者:
王大鹏
叶新源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特征
思想
人权
王安石
描述:
王安石丰富的
著述
,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涵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权思想。其人权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外争国权是保障人权的基础;二、生存权是最根本的人权;三、人格的尊严是人权的灵魂;四、以法律
宋儒杨慈湖
著述
考录
作者:
赵灿鹏
来源:
书目季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陆九渊
描述:
宋儒杨慈湖
著述
考录
李之鼎《宜秋馆汇刻宋人集》考论
作者:
谢海林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之鼎
李之鼎
生平
生平
辑刊
辑刊
宋集
宋集
描述:
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吕南公研究
作者:
于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描述:
石、曾巩、李觏等对于吕南公性格塑造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吕南公在文学理论上有精辟的见解和造诣,提出“言以道为主,而文以言为主”的“文道”观,强调“文不可以不工”,虽然是以儒家的思想伦理为基础,但对于道持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诗文成就也值得重视。其序记书类散文善于结构和运用对比手法,能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辞雄深、风格劲健,具有宋代古文的特色;史、传、赞、铭类散文描摹物象生动传神,善于托人或物言志,注重挖掘道德和文学的双重价值;杂著类散文或富含学理,或寓意深刻,极有风致。有论者认为其创作成就不在曾巩之下。吕南公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其中以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最为人重视,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其诗歌艺术具有审美生活化倾向;且善于将赋和议两种手法结合起来,使叙事说理,摇曳多姿;诗歌语言平淡素朴,不假雕饰,能得陶诗风神。吕南公诗歌既带有时代特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宋诗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