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43)
期刊文章(4394)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4)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07)
地方文献 (10)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59)
2013(202)
2012(267)
2010(225)
2009(225)
2008(235)
2005(189)
2003(164)
2002(135)
2000(128)
按来源分组
北京青年报(18)
京江晚报(11)
诗刊(7)
株洲日报(3)
绿风(3)
山东文学(下半月)(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东坡赤壁诗词(1)
文学与人生(1)
山花:上半月(1)
寻觅春天的足音--黄鹤文学社活动纪实
作者:晓明  来源: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寻觅春天的足音--黄鹤文学社活动纪实
《紫钗记》:希望的春天之梦
作者:邹自振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紫钗记》  评价 
描述:"临川四梦",可以说《紫钗记》是希望的春天之梦。
地志与记忆:南宋地方百咏组诗之研究
作者:刘芳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董嗣杲  地方百咏  南宋  地方  记忆  方信孺  曾极 
描述:百詠組詩形式分別歌詠南海、金陵、西湖之意識、三組地方百詠組詩之內容特色與文本中呈現的地方記憶與地方感。地方百詠組詩之文本脈絡歷經魏晉、唐與北宋,融合園林題詠、行旅古蹟題詠與詠史組詩之文化底蘊。其興盛的原因有:一、宋代旅行活動盛行,名勝景點興起;二、南宋疆域改易,造成南宋詩人的地域認同呈現多元複雜的心理;三、南宋出版業興盛,讀者對於地誌文本有可供資鑑與再現地景的要求。而方信孺南海百詠、曾極金陵百詠、董嗣杲西湖百詠分別記憶了南宋中晚期廣州、金陵、西湖三地的自然景觀與其人文歷史,亦在其中寄託了個人情志與記憶。
七绝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组诗:黄希圣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建立共和 六十年前社稷开,五星旗舞扫阴霾。 大山三座全推倒,中国人民站起来。 改革开放 三中全会转乾坤,自此中华敞国门, 吸纳外资兴实业,市场经济富人民。 港澳回归 两制方针定得奇,离娘港澳乐回归。 文明古国金瓯补,四海龙儿策马飞。 抗震救灾 蜀水巴山一线荒,中央政府爱无疆。 军民挽
百炼钢与绕指柔——苏克演奏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和《春天
作者:梁荣超  来源:音响技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  小提琴家  百炼钢  小提琴协奏曲  《牡丹亭》  小提琴演奏艺术  重奏团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描述:百炼钢与绕指柔——苏克演奏贝多芬的《克鲁采奏鸣曲》和《春天
鲁鸿·37°业主“寻找春天潍河踏青之旅”圆满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15日下午,伴着明媚的春日阳光,带着舒畅的心情,鲁鸿·37°业主乘坐大巴车前往昌邑潍水风情湿地公园,开启“寻找春天潍河踏青之旅”。 到达湿地公园,眼前开放的花朵,形成一个色彩
陶淑凤有付出就有春天(身边的感动)
作者:靳博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阅读提示】 儿时患病致残,一直与轮椅为伴,仍然乐观生活;人到中年收养一个女弃婴,为给她治病甘愿倾家荡产;40岁办起了养鸡场,在尚有欠款时坚持义卖帮助孤残儿童。只要有一点能力,她就想付出。乡亲们都叫她陶姐。她,就是天津市蓟县下营镇段庄村的陶淑凤。 【镜头一】 采访中,陶姐自豪地带记者“
王益鹏 用诚实的笔调展示色彩的春天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个月的时间推出本年度的首次重要大展———“王益鹏系列风景油画展”,为春天的北京添一抹亮丽的艺术新绿。
生命在春天的叹息——论宋词的伤春主题
作者:陈友康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春  宋词  词人  人生意识  送春  个体命运  宋代文人  欧阳修  无常性  晏殊 
描述:人的这种心理
冬天里的春天——读苏轼《冬景》(注)
作者:赖汉屏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橙黄  杭州  菊花  绿叶素  宋代  凋零  景色 
描述:荷尽已无■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湖山有幸,宋代大诗人苏轼曾两度到杭州居住,第一次在1071年。那是因为王安石变法,苏轼等一派人受到排挤,他被迫离开首都开封,外任杭州通判。后来,神宗死了,哲宗即位,守旧派司马光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