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临川剧作艺术表现的独创性及其成因
-
作者:黄仁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艺术构思 杜丽娘 “梦” 艺术表现 《紫钗记》 创作手法 卢生 《牡丹亭》
-
描述:基发挥了黑格尔的“情致说”,
-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作者:钟志洪 王良书 夏斌 董伟良 孙珍 施央申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构造 沉积迁移 扭张性断陷盆地 南海形成演化
-
描述:演化的影响历史.
-
沈璟曲律理论的成因与评价
-
作者:程华平 来源: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律》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冯梦龙 戏曲理论 沈璟 昆山腔 戏曲艺术 《中原音韵》 《牡丹亭》
-
描述:坛对沈璟曲律理论的不同评价,阐述了沈璟曲律理论对当时戏剧创作的指导意义以及理论上的欠缺与不足.
-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成因浅探
-
作者:于林庚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革新 王安石变法 诗文革新运动 政治改革 统治阶级 宋王朝 政治家 欧阳修 宋代 中国文学史
-
描述:是,二者毕竟不是一体,文学还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因此,文学运动和政治运动不可能共存共亡,同荣同损。在古代。也没有职业文人。写诗作文,无稿费可得,要靠入
-
书斜式构造的成因及其特征
-
作者:周治安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正断层 斜式 滑动面 层间滑动 小型构造 断块 断陷盆地 压扭性 岩石力学性质 地壳表层
-
描述:者在自然界中数量並不
-
宋代士人审美心理多元化的文化成因
-
作者:高杨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陆九渊 宋代士人 多元化 文人士大夫 朱熹 士人精神 形成与发展 现实与理想 理学
-
描述:理学对于宋代士人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它既能协调士人精神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又能使其各流派在学理轨道上互相掣肘。这样,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在精神层面就相对多变。下文将简单论述理学
-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
作者:郝福和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腔 本腔 牡丹亭 牡丹亭 纳书楹 纳书楹
-
描述: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
-
人鬼情未了:浅析《牡丹亭》中的爱情模式及其文化成因
-
作者:杨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式 模式 大团圆 大团圆 拱形 拱形 体验 体验 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
-
描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历来评价颇高。本文旨从爱情这个维度切入,探寻其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成因:浅层的才子佳人大团圆模式与鬼魂复生的拱形结构,显露出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最终
-
昆曲《牡丹亭》 “堆花”表演衍变及成因初探
-
作者:李阳 来源: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堆花”表演 “堆花”表演 规范 规范 衍变 衍变
-
描述:"堆花"是昆曲《牡丹亭·惊梦》中的群体表演造型,系昆班艺人不断加工创造而成。"堆花"形成伊始,其名号与扮相有严格的规定,其表演形式亦有严格的规范,但在近现代以来,它在性别、人数、场次、曲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