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
描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牡丹亭》的情节,不仅写出了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更堪称艺术审美的一次精彩示范。
-
党代表谈创建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助力相山腾飞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区教育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淮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国获得先进位次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力加强阵地建设。区教育局将找准学校党建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
强动力才有强引力——姑开乡党委书记黄鹤谈发展型党组织建设
-
作者:王明勋 来源:纳雍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选发展型干部,配发展型班子,建发展型党组织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实现毕节试验区新跨越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有“强动力才有强引力” 是姑开乡在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一直尊崇的因果逻辑。沿着这一因果逻辑,该乡党委以自身建设蓄积动
-
借问英雄何处将首播,导演黄鹤谈两大主演趣事与唐国强对戏,孙
-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长沙讯 明晚,《借问英雄何处》将在湖南经视开播,该剧由黄鹤执导,唐国强、孙海英主演,阵容不可小觑。记者日前采访该剧导演黄鹤,谈起唐国强、孙海英,他直夸唐国强气场强,“这部戏里,孙海英第一次与唐国强对戏时,竟然紧张到忘词。”不过,“不管他们两个怎么掐架,在现场还是要听我的”。
《借问英雄何处
-
以完美服务赢得新的市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总裁殷礼明谈巴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卫星吊装
8月上旬,随着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发射日期的临近,负责该项目总承包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上下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昨天晚上,我们加班到凌晨两点,这是今年第一次中国航天国际商业发射,我们希望能够交出一张满分的答卷。”该公司的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
与此同时,该公司总裁殷礼
-
■李浩针对法院取证谈—— 不应过分限缩法院取证权
-
作者:暂无 来源:法制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民事诉讼法授权法院可依职权收集审理案件所需要的证据,为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而在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极度缩小了这一权力。但过分限缩这一权力能实现实体公正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浩在《法学家》上发表文章《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再改革》中指出:
民事诉讼主要解决的是有关私权的
-
以故为新借古开今——谈刘绍刚书法的“古”与“新”
-
作者:常诚 来源:淄博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当今的书法家中,以篆书著称的书法家并不少,刘绍刚先生无疑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他不属于流行的书风,他那种严谨、学术性极强的书法风格也不可能流行;他不算名家,却以学者独到的眼界分析各种古文字资料,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论古姑舒秦以下
懂得篆刻欣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等专家谈物联网机遇在于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无锡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韵洁:物联网发展方向就是要解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叶甜春: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应该是未来物联网的市场空间
昨日在锡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被誉为中国物联网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等专家热烈探讨物联网发展趋势和商业应用模式,并指出,物联网要从概念走向现实,其
-
杂 谈 浅谈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云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 王益群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古人云:文以载道,书以传情。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绝活,它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人神往。在华夏文化长河中,书法艺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人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凡冠婚丧祭、四时八节以及朝廷、庙宇、宗教、宗祠、商铺、民居等等装饰,都离不开这道亮丽的风
-
自由不是被抛弃 山东省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吴宏新谈离退
-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健康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本报记者 刘芳 高文超
专家简介
吴宏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省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从事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二十余年,1993年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开始临床治疗向心理治疗的转变。1995年发起并成立了山东省第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同年开始接受正规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