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又是一曲《风流梦》——关于《牡丹亭》及其华改编
作者:赵俊玠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改编本  莎士比亚  浪漫主义  柳梦梅  文艺思潮  王学左派  现代观众 
描述: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在东半球与西半球,差不多同时升起两颗戏剧明星,那就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同中国的汤显祖.莎士比亚的剧本,据说至今仍忠实完整地照原本上演,而汤显祖的剧本,能忠实完整地演出的根本没有,就是改编本,也极少演出.这实在是一件今人遗憾的事情.
试论汤显祖爱情中所表现的个性解放思想
作者:邵之茜  来源: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觉醒  叛逆性格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描述:尖锐冲突,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着重论述了作者思想上,政治上的进步倾向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剧中之梦·梦中之情·梦外之意——汤显祖和他的
作者:吴凤雏  来源:文艺理论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剧中之梦·梦中之情·梦外之意——汤显祖和他的
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皇帝形象
作者:万斌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忠君思想  《牡丹亭》  《邯郸记》  张居正  《南柯记》  《明史》  卢太尉  论辅臣科臣疏  霍小玉 
描述:汤显祖忠君思想之衍变及汤皇帝形象万斌生汤显祖,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和地方阶级的思想家,忠君思想构成了他世界观的一个重要侧面;然而,作为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伟大的人民剧作家,汤氏的忠君思想与一般封建
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作者:翁敏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中日两国  井筒  汤显祖  杜丽娘  “梦”  民俗文化  中国戏曲  “临川四梦”  《日本书纪》 
描述:中日两国的梦意识和梦幻——以《牡丹亭》、《井筒》为视点
论两个“梦”意象构成的浪漫及其象征追求——《牡丹亭》与《
作者:骆蔓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梦”意象  “梦”意象  情结  情结  原型  原型  人文主义意绪  人文主义意绪 
描述:梦幻 ,以致人性表现太超然化。最后本文认为这两个经典浪漫若能互补 ,才是最完美的一道剧坛风景。
商业30年:10大悲情袅雄谢幕(上)
作者:暂无 来源:民营视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业  谢幕  悲情  改革开放  李经纬  吴炳新  顾雏军  胡志标 
描述:这是一群在商界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这些人,在回望改革开放30年时,注定是绕不过的,李经纬,吴炳新,顾雏军,胡志标,王遂舟,戴国芳,李留恩,孙宏斌,郭家学,姜伟,这10位曾经的商业袅雄,他们聪明、勤奋、敢想敢干,同时,他们身上的草莽之气与无知也同样明显。
“玉茗堂四梦”各题词的写作时间考
作者:黄仕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唐振吾  臧晋叔 
描述:贬官广东时的所见所闻,断不可能成于万历戊子,故应以署作万历戊戌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者为是。因知臧本所署,出自臧氏个人推断;汤氏各的完成时间,需要重新考虑。
走进56网自制时代:专访56网副总裁李浩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视频网  原创  自制  网站  版权  数码影像  娱乐  时代  节目  内容 
描述:、版权影视剧。 《数码影像时代》:网站对于自制与原创内容如何看待?56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李浩:近年来,视频网站大举购买影视剧版权,导致价格直线上涨。高价版权导致了视频网站难以盈利,与此同时,视频网站之间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不可避免。2011年开始,视频网站纷纷加大了对自制节目的投入力度,优酷、土豆则开始重新审视吸引用户原创视频的意义。自制节目与原创内容已成为视频网站树立差异化特色、构筑内容优势的关键,未来,自制节目与原创内容将被视频网站持续关注。 作为强调娱乐、互动和分享的视频分享网站,关注原创视频、發扬娱乐精神一直是56网战略的核心,而拥有海量用户原创视频一直是56网的差异化优势。2011年以来,56网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年轻网友口味、主打娱乐特色的自制短视频节目,《56娱乐快报》、《微播江湖》、《56红人馆》等自制节目均赢得了大批忠实观众。
情与理的易位:论张坚的三部爱情
作者:潘培忠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与理  爱情  汤显祖  易位  男主人公  传奇  儒家  戏曲创作  中缘  明清戏曲 
描述:明清戏曲家擅长说理,又好写情。一方面,中国古典戏曲是"写情的艺术",在创作中要求以情为本体;另一方面,戏曲作家们又深受宋明以来儒家理学的影响,写戏亦追求"载道",即使像汤显祖那样大唱"情至"的作家,也难以完全摆脱"理"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