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曾祺之“创作论”浅析
-
作者:兰培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创作论
-
描述:本文试图从“主于识见、赖乎意匠、恃乎笔力、本乎性灵”四个方面入手,探析近代文论家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中的“创作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理论研究及创作提供借镜。
-
胡应麟诗集浅析
-
作者:宋媛媛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诗集 胡应麟诗集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描述:胡应麟一生著作丰厚,在文献学、史学和文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然而,他的诗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试以《少室山房集》的诗集部分(卷一至卷八十)为基础,结合其创作的背景,探讨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并归纳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
浅析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
作者:陈星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方法 表现手法 诗歌 高考 语言 注释 内心世界 杜甫 王安石
-
描述:高考中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在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题、意境。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关注题意与注释,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确定诗歌的题材,真正地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的题旨、意境。
-
浅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徐峰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浅析《牡丹亭》死亡复活意象的重复运用与悖论
-
作者:朱艳芸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死亡 死亡 复活 复活
-
描述: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它生长的时间,又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年代里枯萎,这是书中人生生死死外的生死悖论。
-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浅析
-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梦 梦
-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
-
用传播学的5W模式浅析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陈娴娴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学5W模式
-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领衔制作的全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充分利用了现代传播技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共融与成功嫁接,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本文拟从传播模式的整个传播过程即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来分析这部昆剧,是怎样借助现代传播技术来传播它的古老文化和精神的。
-
浅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
作者:陈曦 来源:赤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形象
-
描述:针对《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进行了论述。
-
浅析《牡丹亭》《桃花扇》中的女性爱情观
-
作者:任妍蓉 来源: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李香君 意识觉醒 思想解放 个性自由 爱情观
-
描述:房淑女.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平等,女性解放的呼声不断涌出,可以说杜丽娘和李香君对于爱情意识的觉醒,给清代以及后世带来了一定解放思想的作用,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
秦成都少城“与咸阳同制”浅析
-
作者:潘明娟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都咸阳 《蜀王本纪》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功能分区 成都 城市布局 战国时期 城市发展水平 《说文解字》 《太平寰宇记》
-
描述:秦成都少城“与咸阳同制”浅析潘明娟提及战国时期的成都,总要说成都“与咸阳同制”,以证其城市发展水平之高。但是,与咸阳同制的究竟是秦成都的少城还是大城?是怎样地“同制”?众说不一,有必要略作探讨。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