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英译本的比较评析:兼谈戏剧翻译
-
作者:李晓静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译文比较评析 译文比较评析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
描述:戏剧的特点决定了戏剧翻译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译者除了忠实于原剧内容以外,还应特别注意戏剧翻译的特殊规律,即不仅供人阅读,更要为演出服务。古典戏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比较评析中外三位译者
-
中国古典戏剧翻译的伦理解读:《牡丹亭》英译本对比分析
-
作者:张翠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翻译伦理学 翻译伦理学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论文作者试图应用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五个模式对中国古典戏曲名作,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以下目标:证明翻译伦理学五大模式,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在衡量译本的质量等方面
-
传统戏剧中文化因素的翻译: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
作者:杨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 古典戏剧 古典戏剧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它的情节、主题和语言都影响极大。《牡丹亭》和《红楼梦》、《西厢记》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经典爱情故事。《牡丹亭》全剧55出,引经据典
-
“还魂”几多,《牡丹》独秀:明清“还魂型”戏剧比较
-
作者:徐宏图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型 明清时期 戏剧比较
-
描述:明清两代,以"还魂"为主要情节,取名《还魂记》的同类型剧作不少,虽各有千秋,却均不出汤显祖《牡丹亭》其右。无论从思想之深刻、曲文之典雅、人物之塑造加以比较,《牡丹亭》均高出一筹。
-
汤显祖猜谜
-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老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自幼聪明好学。他21岁时考取了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重阳节时,他去拜谢考官张岳。张岳很高兴,说:“本官今日颇有雅兴,想要再考考你。”他念了一个字谜:“半边大
-
汤显祖避雨
-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老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相传,《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有一次途中遇雨,在一户豪门檐下避雨。主人见他是个读书人,说:“我出四句诗谜你猜,倘能猜中,就在我家歇宿,明日再走。”这诗谜为:“黄鹤楼鲁班修,灵芝草被人偷,骑龙跨虎由自去
-
遥望汤显祖
-
作者:暂无 来源:阳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黄环
古代的岭南,被视为荒蛮瘴疠之地。朝中多少谪客逐臣,被流放至此。唐的李德裕、韩愈;宋的苏轼、李纲、胡铨;明的汤显祖……既有明相贤臣,更有文坛巨子。就被流放者来说,或会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不幸
-
汤显祖是他的得意门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位于南湖之畔的杏花楼曾是张位隐居的别墅
在南昌市区的南湖,耸立着一座青砖碧瓦、清幽静谧的楼宇。这座古楼曾是明代宁王朱宸濠爱妻娄妃的梳妆台。明万历以后,一度成为内阁重臣张位的别墅,雅称“杏花楼”。
张位何许人也?可能很多南昌人都不知道。他是明代一位很有才气的政治家,由于忠直率性,他
-
汤显祖VS莎士比亚
-
作者:李国文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念头;第三、更没有汤显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第四、尤其没有汤显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莎士比亚只是想挣钱,恰巧17世纪初的伦敦,赶上了资本主义的上升期,经济的富足,催动了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
汤显祖的至情论
-
作者:陈美玲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情感本体 以情抗理 情胜于律
-
描述:汤显祖的至情论具有丰富且崭新的理论内涵,他将情感推举到本体的地位,认为是万事万物的驱动力,用情对抗现实中的理法,主张情胜于律的戏剧观,不论是作家的创作还是演员的表演都需要情的参与,对情的极力提倡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