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0)
报纸(146)
学位论文(10)
图书(2)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9)
地方文献 (14)
非遗保护 (13)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31)
2012(40)
2011(36)
2010(40)
2008(34)
2007(17)
2006(16)
2004(17)
2001(14)
1995(9)
按来源分组
文化遗产(2)
健康必读(1)
人文杂志(1)
旅游纵览(1)
小学教学设计(1)
文史知识(1)
老年世界(1)
文化交流(1)
集邮博览(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风俗美学:历史文化的民俗还原
作者:刘进才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历史文化  小说作家  王安石  民俗学  民间文学史  历史风貌  袁世凯  还原  小说创作 
描述:传统文化运动。高有鹏继1990年代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袁世凯》(三卷本)之后,现在又推出多卷本描写北宋中后期大改革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经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很快产生巨大反响,被称为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作者:陈晓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改革  改革  历史地理视角  历史地理视角 
描述:而在新法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却可以看到北宋朝廷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力。从这次新法推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无论各区域与首都距离远近,也无论最终改革成效如何,各地都有效地执行了朝廷的法令。北宋的中央集权力度
“南丰跳傩”吸引韩国民俗专家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南丰讯  2月28日,由韩国高丽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田耕旭率领的韩国傩戏、傩舞专家考察团一行不远万里来到南丰县考察南丰傩舞,对赣文化传统民俗艺术进行采风,并为今年9月将在韩国举办的韩国传统
江西省乐安县民俗“装故事”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卢芳 杨易  来源:新课程(中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装故事  抬儿郎  打秋千  民俗文化 
描述:从明万历年间起,江西省乐安县湖屏坪村就流传着一种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装故事",湖坪"装故事"传统活动时间是农历八月初九至十五。随着历史的发展,"装故事"由单纯的驱瘟避邪形式,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祈福酬神
《牡丹亭》的创作和民俗素材提炼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素材  素材  传说  传说  提炼  提炼 
描述:《牡丹亭》往往被视为婉雅之作,但是,它的故事框架,是建立在民俗素材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的。作者采撷了民间故事的情节,吸取了民间传说的精神,经过提炼、改造、加工、调整,许多场景也穿插了民俗仪典,使剧本
黄松峪民俗户学食品安全
作者:暂无 来源:京郊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京郊日报讯(通讯员张贺雷 刘畅)眼下正是京郊民俗游高峰期,又是食物中毒高发期,平谷区黄松峪乡对全乡民俗户开展食品安全培训,确保游客吃得安全放心。 据悉,此次培训中,黄松峪乡食药所工作人员结合身边
“丹青难写是精神”——从《湖北民俗志》谈开去
作者:陈昆满  来源:理论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  民俗活动  民俗学  社会科学工作者  民俗事象  《读史》  丹青  编著者  王安石  人文社会科学 
描述:宋人王安石曾写有《读史》名篇,道出行文作画的真谛。他说:描摹人的外在面貌容易,而表现其精神情操却很难。于是,“丹青难写是精神”便成了千古传颂的惊句妙语。
民俗心理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多梦”特色
作者:胡丽娜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心理学  中国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汤显祖  梦境  心理结构  文本  戏曲创作  中国古代  灵魂不灭 
描述:一与外国戏剧相比,中国传统戏曲尤爱写梦。从元杂剧至明清传奇,其间有大量以梦入戏甚至以梦名戏的作品。尤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堪称写梦之绝,具有极
王安石管理思想研究
作者:唐焕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管理思想  改革  现代社会意义 
描述:得出了对今天社会发展改革的几点启示: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下财务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改革;全面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浅谈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宋代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作者:金耀丽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  改革  学校 
描述:王安石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堪称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不仅对宋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许多方面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