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吴曾祺之“养气说”
-
作者:兰培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气之流变 养气之道
-
描述:本文以吴曾祺“养气说”为题,析出其所言之“气”乃弥纶各家之说,是由体力、心力、情绪等构成的精神血气以及作家的气质、个性;其所提出的“配义于道”和“取资于学”的“养气之道”,对于为文创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
历史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例析
-
作者:张秋芝 来源:中国人民教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读书指导 师范院校 教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 北宋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
描述: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采用适合学科特点的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和讲解法等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著者文摘]
-
犀利的诗风 深沉的思想——谈王安石的几首七言绝句
-
作者:李善阶 来源:文化月刊.诗词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七言绝句 诗歌创作 变法改革 坚持改革 思想 有补于世 民心向背 以民为本 政治家
-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晚年封荆国公,故亦称其为王临川或王荆公。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是宋朝社会矛盾日趋深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辽夏犯边日渐加剧的时代
-
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
作者:林清峰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进士 政治家 皇帝 读书 北宋 纪略 苏轼
-
描述:留在历史深处的足迹——司马光、王安石纪略
-
三首同题诗 高下自分明——王建、刘禹锡与王安石的《望夫石
-
作者:王美春 来源:三角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望夫石 刘禹锡 王安石 王建 九疑山 宋代诗人 唐代诗人 相思 比较谈 传说
-
描述:上有望夫石,其形状像人立。相传过去有个贞妇,其丈夫远去从军,她携弱子饯行于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幽明录》记
-
文人的相争与相亲——从王安石和苏轼的恩怨说开去
-
作者:张军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知识阶层 北宋 皇帝 宋神宗 科举考试 结局 乌台诗案 宰相
-
描述:文人的相争与相亲——从王安石和苏轼的恩怨说开去
-
文学常识
-
作者:戴文军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 小说家 浪漫主义文学 散文 文学体裁 作家作品 汤显祖 窦娥冤
-
描述: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
-
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应是无患子树
-
作者:裘本培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高大的皂荚树” 散文 无患子树 中学 语文 备课参考
-
描述: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每当读此,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家园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久久不能忘怀。[第一段]
-
游山探奇 阐明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
作者:陈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赏析 事理 思想品格 代表作品 宋仁宗 哲理性 文章 作者
-
描述:游山探奇 阐明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
简析廖琪瑛现代戏人物形象塑造
-
作者:辛文毅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 现代戏 《梨子熟了》 浙江越剧团 《珍珠塔》 《牡丹亭》 《祥林嫂》 性格形象
-
描述:简析廖琪瑛现代戏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