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道论研究
-
作者:赵中国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论 无与有 自然与人力
-
描述:的必要性。王安石道论在北宋儒学复兴中开道论建构的风气之先,但因为其道论有以无为本体的倾向,被认为杂于佛老,所以后世大儒对其评价不高。
-
《二晏研究》简介
-
作者:鲁涛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晏 南开大学出版社 简介 文学创作 学术价值 2010年 系统研究 晏几道
-
描述:《二晏研究》(唐红卫著)2010年1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对北宋著名父子文人晏殊、晏几道的系统研究。作者深入细致地论述了二晏的家世、生平、交游,以词为主的文学创作,以及二晏词之异同。全书
-
庞清佟健演绎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切都像是心灵相通,去年就想以昆曲《牡丹亭》来演绎庞清/佟健的故事,没想到化妆间,正施粉黛的庞清幽幽说了句:“我们去年也想滑《牡丹亭》。”当两人入戏,杜丽娘和柳梦梅“游园惊梦”,古典而优雅的气氛
-
张铭清台南遇袭案定谳
-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5月18日,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对被告民进党籍台南市议员王定宇袭击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一案,做出维持一审4个月有期徒刑的终审判决。王于2008年10月在台南市孔庙近身袭击张铭清致其倒地受伤,被台南地检
-
李浩
-
作者:暂无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李浩,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双学士,教授,学生处处长。
在我校快速发展建设的有利形势下,学生处的工作思路是:分析把握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学习、行为和心理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探索遵循学生工作
-
冰清化蝶的心理因素探究:蔡楠《飞翔或者冰清化蝶》主题表达
-
作者:柳青 来源: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力.丰富的蝴蝶意象在文人笔下,构成了色彩斑谰的世界.
-
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立法研究: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
-
作者:朱红林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畜牧业立法 秦汉简牍 《周礼》
-
描述:通过秦汉简牍和<周礼>中相关记载的比较研究表明,战国时期官营畜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存在着4级管理体制,牧场的设置维护,官吏及饲养人员的选拔,饲料的征收、储备与发放
-
《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
-
作者:张雪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本 改编本 选本
-
描述:《牡丹亭》在评点家、改编者、选家的共同努力下,致力于传奇文学语言结构自身内部规范的制定、修正和完善,实现从案头走向场上的独特历程。 绪论部分概要地介绍了《牡丹亭》评改选本的研究概况,总结其贡献
-
《牡丹亭》个性化唱词的英译研究
-
作者:任延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个性化 唱词 英译
-
描述:有个性化的唱词。《牡丹亭》的主要故事情节集中在了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身上,而他们也正是个性特征最为明显的人物形象。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分四章来分析译文中对于各个人物个性化唱词的翻译。第一章写杜丽娘唱词中的“美”。她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美,典故美,节奏美。翻译中应当通过对其中意象的展现及意象之间的有效组合来体现其意象美;典故美也要在译文中呈现出典故并在必要时可向译语寻求相应的表达方式;节奏美则重在突出节奏上的美感以体现其感染力,而不是偏重于过多细节的翻译。第二章写男主人公柳梦梅唱词中的“智”。他的“智”分别表现为遣词用字,典故古语的活用和譬喻。遣词用字的翻译应当着重突出重点字词的巧妙运用并适当地进行变换;翻译诗词典故的活用则要突出典故古语与其言辞的互相渗透;譬喻则应在译文中将本体喻体明白地展现给译文读者。第三章写丫鬟春香唱词中的“俏”。她的“俏”体现为对话中的谐音和环环相扣、打油诗以及词语对应。谐音的翻译应当选取“和而不同”的词语来表现;环环相扣则要求译文的上下文之间互相衔接;打油诗的翻译重在形式及词语的通俗性;翻译词语对应时则要呈现出相互对应的词语并保证语义畅通。第四章写私塾先生陈最良“迂”。他的“迂”主要表现为他的自嘲,思想僵化和牵强附会。自嘲的译文应当诠释出其自嘲的语义;思想僵化的翻译可以运用不同的句法结构来体现;牵强附会则要求翻译时要重点运用形式相似但语义差异较大的词语诠释。只有将人物个性化的唱词在译文中予以展现,才能为译文读者提供与原文表达效果相似的译文,从而使译文读者感受到《牡丹亭》的艺术魅力。
-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悲欢离合的故事,但戏剧结构和舞台表现大不相同。二者各有千秋,但从总体上来说,《牡丹亭》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