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南公研究
-
作者:于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吕南公 年谱 生平 思想 文学作品
-
描述: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其“道”更多指向“为文之道”,从而提升了文学的独立性。吕南公诗文成就也值得重视。其序记书类散文善于结构和运用对比手法,能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文辞雄深、风格劲健,具有宋代
-
北宋士大夫词研究
-
作者:马里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词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
描述:含有对王灼《碧鸡漫志》(1150)标举苏轼等“士大夫作者”的近千年传承,更携带着晚清常州词派(1822~1911)推尊“学人之词”的深刻影响,最终沉淀为一种深广阔大之词境的指称。词境的生成,包括词人的现实处境与歌词文本时地人事之构成要素,而最为核心、同时也是词境高下深浅的决定性因素,是寄寓于歌词之中的时代精神。北宋士大夫词,是士大夫之“宋型”特质渗透入歌词,形成了作为“词中心史”的“词史”。借助“词史考微”,重新建构出北宋士大夫词的发展历程亦即“盛宋词史”,约分为确立、极盛与衰退三个时期:以欧阳修景祐元年(1031)离开洛阳入汴京作为盛宋词史的起点。经过嘉祐年间(1056~1063)以王安石等士大夫词人对《花间》、南唐词风的离析,至熙宁、元丰之际(1074~1082),苏轼从词学观念、创作方式、体格内容等方面完全改造士大夫词,从而将盛宋词史推至极盛;其中,王安石更为突出地体现出“词运转关”之表征,而东坡词则成为“词学极盛”的典型呈现。进入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士风的分化导致十大夫与歌词间的关系极为尴尬,但同时也催生出明晰自觉之士大夫词学观。哲宗绍圣至徽宗初年(1094~1101)放逐西南的黄庭坚更以疏放自由的创作态势,在歌词之中寄寓深意,散发出北宋士大夫歌词创作的最后一道光彩。词格、词境、词体,作为词学专有之领域,是与士大夫词纵向演进之历史进程相交互的横剖面。北宋士大夫词,是以《花间》词之体格特征为基础;而“词格独立”又渊源于士大夫知识结构中“缘情绮靡”之诗学内在传统。入宋之后,秉承南唐词风的十大夫词人,通过词境中空间以及时间、人事等构成要素的渐次迁移,逐步在歌词文本之中寄寓与传达士大夫的思想与情感。与此同时,伴随“燕乐饮曲”的改造,倚声填词的方式也在士大夫创作中不断变更,最终建构起符合士大大审美情趣并与诗体相对应之歌词“长短句体”。
-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
描述:,以求采摘兴象之本源与流变。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通过采摘诗句的形式分析,确立本文研究范围。然后依据历代《诗经》研究著述所作的采摘对象的考辨,明确采摘各个植物的种属和采摘对象的总体特征,作为全文的立论之基
-
《周礼》民俗思想研究
-
作者:王素珍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礼俗 民俗 本俗
-
描述:《周礼》作为"三礼"之一,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其礼学思想。实际上,书中的礼俗及民俗观非常丰富。从民俗学视角研究《周礼》,可以发现,《周礼》不仅对礼和俗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同时对礼和俗有了分类的尝试,其所
-
明代传奇始末研究
-
作者:王娟 来源:新学术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传奇 南戏 《永乐大典》三种戏文 四大传奇 《琵琶记》 昆腔 《浣纱记》 汤显祖《牡丹亭》
-
描述:近年来对明清传奇的研究日渐兴起,传奇作为独特的一个剧种,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明代传奇的渊源、发展、高潮和尾声做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尤其是明代传奇的渊源,论述尤细,因为俗语说
-
谁应是教育研究主体?
-
作者:雷锦霞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 教育改革 一线教师 中小学 语文教学实践 河南省 专业结构 专业发展 人才培养
-
描述:,其最终指向是实践改革与人才培养。以此推导,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关注语文教学实践,培养语
-
《北宋书院研究》序
-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北宋书院 学术思想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 教育功能 教师群体 教育机构 举办者 李觏
-
描述: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
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
作者:刘丽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
晏几道《小山词》艺术手法微探
-
作者:陈秋蓉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艺术手法
-
描述:在名家辈出的宋初词坛,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本文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小山词》,通过分析晏几道化用前人诗句、语浅情深、寓以诗人
-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柳永与晏几道爱情词的共通之处
-
作者:沈美君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晏几道 爱情词 外在差异 相通之处 婉约之美 缠绵真挚 赤子之心
-
描述:柳永和晏几道皆工于言情,二人的爱情词作在多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然而,细品柳晏情词,不难体会出其内在精神气质,情感态度及其中透露出的词人心性方面存在相同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