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8)
报纸(140)
学位论文(7)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1)
地方文献 (10)
非遗保护 (4)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2)
2011(28)
2009(16)
2008(32)
2007(18)
2006(17)
2005(9)
2003(10)
2002(9)
2001(15)
按来源分组
黑龙江高教研究(2)
决策探索(2)
海内与海外(1)
党建(1)
中国钨业(1)
投资与合作(1)
湖北招生考试(1)
求实(1)
人文杂志(1)
中国商报(1)
从“王安石变法”探寻北宋教育改革的轨迹
作者:师克谦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教育  改革 
描述:王安石变法,即“熙丰新政”,是王安石对北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诸多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深远的改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王安石变法”前后北宋教育的不同之处,来重点探寻北宋时期教育改革的轨迹.
《游褒禅山记》:别样的人生探险
作者:黄满星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变法  探险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王安石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游山探洞的具体事例,阐述人生哲理,也表现了王安石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态度。也是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王安石借游记抒发的别样情怀,此次游山探洞不仅仅是一次游览,更是一次人生探险。
浅谈影响王安石变法成功的因素
作者:张翼  来源:未来英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改革 
描述:王安石及其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此。我谈也谈不好王安石的过人之处及其变法的不世之功,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影响王安石变法成功的因素。
略论王安石变法
作者:王守坤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均输法  改革 
描述:在改革开放进行到30多年的今天,重新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得失成败,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并结合内容分析变法中的失败之处。
百年大学图书馆十年数字化变革路:访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周
作者:于黎明 付凯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副馆长  大学图书馆  数字化改革  苏州大学  变革  数字图书馆建设  20世纪90年代末  现代多媒体技术 
描述: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对此.本刊采访了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建屏,讲述“百年”大学图书馆的“十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大田县板凳龙的数字化影像再现与保护
作者:余伟浩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登龙  板登龙  数字化影像  数字化影像  保护  保护 
描述:和学者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条新途径。
从“青春版”《牡丹亭》浅谈数字化时代昆剧的新媒介传播策略
作者:卫小溪  来源:文化产业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  新媒介  新媒介  青春版  青春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昆剧  昆剧 
描述: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的昆曲艺术全票通过获此殊荣且位列榜首。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昆曲人为之欢欣鼓舞,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昆曲艺术发展的困境。
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双赢初探:以昆曲青春版《牡丹
作者:周黎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改革  改革  艺术  艺术  市场  市场 
描述:随着戏曲观众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青观众群。本文以近年来在上座率及口碑上均取得较好成绩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周礼》与北魏变法及其对後代政治制度之影响研究
作者:林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政治  六官  三省六部  改革 
描述:而來的痕跡。 第五章為結論,主要總結本篇論文之觀點,論述《周禮》對歷代國家社會的影響。 【關鍵詞】:《周禮》、政治、六官、三省六部、改革
职工应是企业改革中的利益主体
作者:陈陪  来源:工运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股份制  中国  企业  职工  改革 
描述:职工应是企业改革中的利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