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的再造——《泊船瓜洲》的文化勾连教学
-
作者:刘卫锋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作 作品 思乡 文化勾连教学
-
描述:风景的再造——《泊船瓜洲》的文化勾连教学
-
教师不应是文化的残缺者——送教下乡随记
-
作者:杜文军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业余文化生活 送教下乡 教师 残缺 教学设施 音乐器材 教学经验 教育理论 教学方法 学生
-
描述:教师不应是文化的残缺者——送教下乡随记
-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
描述:差异。最后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从社会文化、科举文化、婚恋文化三个方面,整理出种种形成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以上差异做出阐释。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作者:詹怡萍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的很大反响,尤其是在青年观众群、青年学子观众群引起昆 曲和《牡丹亭》热潮,成为新世纪·种新的文化现象。中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作者:詹怡萍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大流亡”中一“亭”-昆剧《牡丹亭》在海外上演的文化框架
-
作者:寇致铭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美国 美国 演出 演出
-
描述:《牡丹亭》在美国东西岸两地上演,显示了西方对中国高雅文化的全新接受,具有深刻的意义。
-
论《牡丹亭》、《红楼梦》之孝亲意识与中国古代孝文化
-
作者:陈国学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贾宝玉 贾宝玉 孝亲意识 孝亲意识 孝文化 孝文化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
-
描述:全盘抛弃传统文化并不相同。
-
释“孙子膑脚”
-
作者:郑慧生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子 中国古代 甲骨卜辞 《考古》 刖刑 周礼 郑玄 周代 发掘 商代
-
描述:释“孙子膑脚”
-
干·戈·矛·槊·戟
-
作者:张茂卉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兵器 说文 考工记 周礼 再使用 辛弃疾 直刺 白居易 赤壁之战 三者关系
-
描述:“干、戈、矛、槊、戟”都是古代的兵器, 它们有联系又有区别。干,一种抵挡刀剑的兵器。《尔雅·释言》:“干,扦也。”又称盾或橹。古时关东称干,关西称盾;小者称干,大者称橹。《过秦论》中“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橹”即指此。干有木制、草制、铜制、藤制,其形圆或近圆,外突内虚,有柄,可用手挽持。《鸿门
-
不学礼为何无以立
-
作者:谈儒强 来源:基础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礼 孔子私学 社会转型 礼崩乐坏 孔夫子 教育工程 复礼 周礼 六艺教育 明礼
-
描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这与自古以来礼仪教化昌明发达有关。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礼”的教育,他在中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