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97)
报纸(749)
图书(67)
学位论文(27)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82)
地方文献 (323)
地方风物 (53)
红色文化 (41)
宗教集要 (21)
才乡教育 (18)
非遗保护 (17)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168)
2011(185)
2008(127)
2007(89)
2003(48)
2001(44)
1988(12)
1987(21)
1965(2)
196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7)
人民公安(3)
山东文学(2)
文史月刊(1)
科学新闻(1)
党建与人才(1)
领导科学论坛(1)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华民居(1)
经济杂志(1)
假作真时真亦假:论《南柯》的梦幻与现实
作者:刘琳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南柯  《南柯  梦幻  梦幻  现实  现实 
描述: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南柯》虽然并不像他的《牡丹亭》那样得到众口一词的好评,但其在写梦方面,梦境与现实处理的微妙自然,真真假假,显示了高度成熟的技巧与复杂的思想.成就斐然,并不输于《牡丹亭》。
《邯郸》的世俗内容与文人体验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卢生  卢生  黄粱梦  黄粱梦  世俗生活  世俗生活  文人体验  文人体验 
描述:欲的背景,其政治现状则是黄粱梦的内在原因。
解读汤显祖《邯郸》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郑艳玲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  《邯郸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崔氏  崔氏 
描述:汤显祖的《邯郸》中的女性形象崔氏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独特的性格内涵和形象魅力,充满时代特色。作品通过崔氏这个女性形象,放大了卢生的贪婪和欲望、突出了人性的灰暗和扭曲、凸现了士人的道德沦丧
乐史《太平寰宇》的地名学贡献
作者:华林甫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名学  地名学  《太平寰宇  《太平寰宇  乐史  乐史 
描述:北宋乐史《太平寰宇》的地名学价值,学术界尚未论述过。作者在通读全书基础上,又仔细爬梳相关文献,挖掘了它在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命名原则的归纳与升华、地名文献引录诸方面的贡献,认为是中国地名学史链条上
承天寺夜游》美点寻踪
作者:邵莺 张斌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承天寺夜游》  美点  《苏东坡传》  地方军事  道德目的  王安石  反对派  林语堂 
描述:德目的,又无使命作用的漫谈偶记。《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类文章的杰出代表作。此文至少有如下美点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加以关注:
论汤显祖早期的政治倾向——以《紫箫》、《紫钗》为例
作者:朱仰东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紫箫  《紫箫  《紫钗  《紫钗  政治寓意  政治寓意 
描述:《紫箫》与《紫钗》系汤显祖早年作品,两部剧作的创作经历标志其政治思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即:从政治批判力度看,由借史隐喻转变到直书批判;从问题的解决方式看,由以暴易暴代替了宗教求索;从理想政治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游褒禅山》和《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蔡生兰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  《石钟山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游记  王安石  文章  记叙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和苏轼的《石钟山》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游,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
其文相近 其趣各异——细品《游褒禅山》与《石钟山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和苏轼的《石钟山》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
香港锦添花粤剧团将演出《帝女花》、《紫钗
作者:暂无 来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香港锦添花粤剧团于2008年7月,在香港新光戏院上演粤剧传统戏《帝女花》和《紫钗》。主演为梁宛华、冯锦铃。
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新版《玉簪》成为白先勇与昆曲的又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李婷 还是四年前那一身唐装的儒雅风范,还是四年中那一股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气神,昨天,出现在新版《玉簪》全球首演新闻发布会上的白先勇先生再次为他钟爱的昆曲大声疾呼:人家说昆曲曲高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