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66)
学位论文(536)
图书(137)
会议论文(64)
报纸(5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6)
地方文献 (284)
地方风物 (119)
非遗保护 (41)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134)
2013(120)
2012(164)
2011(149)
2008(113)
2007(119)
2002(54)
2000(33)
1999(51)
1998(46)
按来源分组
其它(648)
兰台世界(4)
书屋(3)
金田(2)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文化学刊(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长沙大学学报(1)
《北宋书院研究》序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北宋书院  学术思想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  教育功能  教师群体  教育机构  举办者  李觏 
描述: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作者:刘丽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
作者:赵媚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戏曲改编  美学思考 
描述: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
台湾戏曲导演李小平偕史依弘、张军做客东方早报文化讲堂共讲“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京昆青年艺术家,创作一版全新的“白描清透”《牡丹亭》。 4月20日晚,当下台湾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导演
汤显祖艺术节地方戏曲艺术品展和抚州历史文明展举行谭晓林观看
作者:傅金和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9月22日上午,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深入市博物馆,参观了以“玉茗馨香”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地方戏曲艺术品展和抚州历史文明展。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和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周礼”与中国正义论问题:《周礼》研究
作者:黄玉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正义原则  正当性  适宜性  现代价值 
描述:性)。正当性原则要求常度设计的出发点为仁爱,并且超越差等之爱,指向一体之仁。适宜性原则要求制度设计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生活方式的时间、空间的条件。通过这种正义思想的揭示,《周礼》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再次成为重要经典。
晏几道、秦观词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秦观  比较 
描述:全面的比较研究。全文共从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文章从晏几道、秦观的身世经历及性格特征进行比较。他们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具有相似的性格特点,这一部分的论述是为下文二人词作的比较做铺垫。其次,文章从二人词
吴炳编剧艺术研究
作者:李仲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五种曲》  “情学观”  编剧艺术  “场上之曲” 
描述:,并简要梳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略述吴炳的生平和晚节问题,通过资料分析对吴炳的晚节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其次突出吴炳的“情学观”思想,并论述吴炳“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的戏曲创作特色。第二章围绕《粲
王雱《老子注》研究
作者:唐大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雱  老子    复性  无为 
描述:思想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义理探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尽可能在对其思想内涵作总体把握的同时,将其理论之各构成部分间的逻辑关联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王雾《老子注》是受当时社会变革实践和理论发展新趋势共同作用而诞生的思想硕果,由道论(世界观)、复性论(人生观)、无为论(政治观)三大理论要素构成。道有体有用。道在体上为本原和本体。王雱创造性地提出了二级本体论,通过对“道之定体”与“道之中体”在存在级别上的划分,解决了本体论与“独化论”的矛盾。道落实到人上则是性,其本质是素朴的。人因追逐外物而丧失其最初自足的本性,于是需要通过知(“知内外之分”)——知物为妄与息欲去知两方面的修养来复性。复性之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之复性,除了个人的自我修养,还有赖于适宜的社会条件。这个社会条件是由无为政治提供的。因为三代之后的社会文明已经异化,必须行老子的无为之治才能返本归真、使民复性。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客观上必须顺道而为(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按照事物自身的固有规律来为),主观上必须无意于为(“任理而不任情”,政治行为中要追求绝对理性)。能行无为,必有成效:人民乐生遂性,安土无求,世风转归淳厚。王雱《老子注》在理论上虽也有有神论等不足之处,但它的创新性、实践性等杰出之处才是更为主要的。
李觏《易论》思想研究
作者:李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觏  易论  义理 
描述: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易论》十三篇的研究来了解李觏的易学思想,他的易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北宋易学解易的特征,是北宋易学的引领者之一,促进了易学从象数易学到义理易学的转型,并且抛弃了魏晋时期王包含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