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古代文论中情感论的流变
-
作者:孙蓉蓉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情感论 晚明时期 三个时期 魏晋时期 古代文论 缘情说 先秦时期 汤显祖 情感表现
-
描述:和认识,来探讨情感论内涵的流变,从而揭示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情感理论的特点。
-
戏剧表演中的人物情感
-
作者:孙丽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性格 戏曲表演 戏剧表演 戏剧情节 明代戏剧 汤显祖 艺术夸张 心理线索 发展史 戏曲演员
-
描述:的推进。“情”是戏曲表演中演员和观众情感活动的统一,是戏曲表演的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人物的性格,是通过戏剧情节的推进来完成的。因此,演员要抓住角色贯穿全剧的心理线索
-
把握作文材料的情感意向
-
作者:陈志群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材料 王安石 情感意向 附加意义 表达效果 阅读能力 维纳斯女神 好事之徒 材料表面 词语
-
描述:把握作文材料的情感意向江苏陈志群一般的作文材料都会或显或隐地提示思维指向,而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对所叙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等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是材料所提示的思维指向之一。因此,把握住
-
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
-
作者:周桂英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教学 语文教学 引导学生 情感体验 实践与研究 文本 最佳境界 刘绍棠 学生情感 教学手段
-
描述: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
-
情感投入是写好作文的基石
-
作者:苏凤敏 来源:华夏女工(华夏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投入 作文 《牡丹亭》 个性特征 积累素材 戏剧家 汤显祖 中午
-
描述:。当前,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往往没有个性特征,变成千人一面,万口一腔,除了没有认真观察和积累素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
从《牡丹亭》透视汤显祖的情感追求
-
作者:赵琳娜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情 真情 至情 至情 时代意义 时代意义
-
描述:本文通过对《牡丹亭》情节及杜丽娘形象的简要分析,论述了汤显祖对真情和"至情"的热烈追求,并分析了汤显祖"真情"说的思想渊源及时代意义。
-
国家形象应是公民形象的集体映射
-
作者:暂无 来源:华西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国家形象应是公民形象的集体映射
-
“梦魂惯得有拘检”
-
作者:佐人 来源:现代领导(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鹧鸪天》 艺术魅力 剥削阶级 世界观 晏几道 宋人 形象
-
描述:思想的那一套。世界观仍是旧的,“梦魂惯得无拘检”,一旦有了适当的温度、湿度,就很快会滋长蔓延开采。很自然地“又踏扬花过谢桥”。走向你梦寐以求的所谓“幸福王国”。
-
《西厢记》与《牡丹亭》才子形象比较
-
作者:孙迪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追求功名 追求功名 “痴情”种 “痴情”种 才子形象 才子形象 比较 比较
-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爱情故事一直备受人们的称颂,剧中的佳人形象之间的比较更是得到关注,相反在剧中作为陪衬存在的才子形象却容易被人忽略。虽然他们有很多相似,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哈姆雷特》与《牡丹亭》魂之形象比较
-
作者:李霓 来源:芒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受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