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77)
报纸
(189)
学位论文
(25)
会议论文
(20)
图书
(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70)
才乡教育
(122)
宗教集要
(89)
地方文献
(43)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25)
2013
(48)
2008
(39)
2007
(32)
2006
(41)
2005
(28)
2003
(21)
1998
(60)
1997
(27)
1992
(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53)
抚州师专学报
(51)
中国哲学史
(7)
中州学刊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3)
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3)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王学统
朱陆之辩
“宗朱融陆”
王学源泉
吕祖谦
太极图说
教育思想
发展趋势
陆九渊
哲学思想
区别
根本分歧
为学路径
理气未始相离
理学
宋代
哲学
朱熹
周濂溪
哲学史
和会朱陆
太极
哲学研究
哲学范畴
地理学家
《易解》理学
学术宗源
尊德性与道问学
如来藏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宗朱兼陆】搜索到相关结果
125
条
陆
涛声题王安石故居“半山亭”匾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进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陆
涛声题王安石故居“半山亭”匾
若教
陆
羽持公论 应是人间第一茶
作者:
陈吉勋
来源:
中国食品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四川雅安市
茶文化
陆
羽
研讨会
副市长
野生茶树
《日知录》
茶文化旅游
中央朝廷
茶业协会
描述:
若教
陆
羽持公论 应是人间第一茶
中科院院士
陆
汝钤:知识产业应是第四产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商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中科院院士
陆
汝钤:知识产业应是第四产业
虞集 和《新建
陆
文安公祠堂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荆门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虞集 和《新建
陆
文安公祠堂记》
陆
媒报道张铭清事件突出「谴责」
作者:
暂无
来源:
香港大公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陆
媒报道张铭清事件突出「谴责」
汤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
兼
谈《牡丹亭》评论中的问题
作者:
程学颐
来源: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汤显祖《牡丹亭》思想倾向试探-
兼
谈《牡丹亭》评论中的问题
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
兼
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作者:
周国雄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
兼
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
兼
主任杨炳华:我们有1856名义工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门日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北门社区党支部书记
兼
主任杨炳华:我们有1856名义工
曹洞
宗
门禅 历代禅师绝世奇行录之五
作者:
暂无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曹洞
宗
门禅 历代禅师绝世奇行录之五
日治时期佛教菁英的崛起 –以曹洞
宗
驹泽大学台湾留学生为中心
作者:
大野育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洞
宗
曹洞
宗
佛教菁英
佛教菁英
台灣佛教中學林
台湾佛教中学林
台灣四大法派
台湾四大法派
驹泽大学
駒澤大學
南瀛佛教会
南瀛佛教會
反對迷信
反对迷信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描述:
教育機構,台灣社會中僧侶的地位及素質普遍不高,進入日治時期後,日本佛教的傳入,使得台灣佛教(包括佛寺、齋堂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產生極大變化。日本佛教自明治維新以來,在各方面都不斷地進行革新,如:佛教組織的強化、系統化,僧侶教育上改採西洋式的教育方法等,因此逐步呈現帶有近代色彩「教團佛教」之面貌。台灣佛教被納入日本教團佛教系統內之後,也逐漸「組織化」與「系統化」,同時更確立了新式的佛教教育機構。在台灣佛教的蛻變期中,「佛教菁英」是新時代的佛教界知識份子,他們不但扮演日台佛教互動的溝通橋樑,同時也成為總督府宗教政策上的關鍵人物。本文以「佛教菁英」為主要探討的對象,尤其鎖定畢業於東京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藉由釐清他們的出現與崛起的經過,以分析日治時期台灣佛教環境的變化、日台佛教互動情形、總督府宗教政策以及佛教界關係等課題。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論說明本文主旨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為「日治初期台灣佛教的變化與佛教菁英的培養」,由日本佛教傳入台灣的角度切入,從台日佛教雙方立場的各種變化中,分析「佛教菁英」崛起的原因。第三章為「駒澤大學台灣留學生資料分析」,根據駒澤大學現存的學籍資料,統計日治時期就讀於駒澤大學的台灣學生總數,再由分析學生的出身背景了解台日佛教互動情形。第四章為「台灣佛教菁英的駒澤大學學習經驗」,由於日本佛教教育從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積極採取西式教育方式,系統化的建構由中學至大學之新式佛教教育機構,駒澤大學為日本佛教曹洞宗派的最高學府,它具備國內首屈一指的佛學課程和師資,透過分析課程和師資,可探知日治時期前往日本學習佛學的意義所在,以及返台之後「佛教菁英」所呈現的宗教思想與日本佛學教育之關聯。第五章為「台灣佛教菁英與台灣宗教關係」,主要探討「佛教菁英」返台後所參與的宗教活動,以及其所呈現的宗教改革思想,本章以「佛教菁英」發表於《南瀛佛教》的文章,以及相關著作為中心,分析「佛教菁英」返台後所扮演的角色。第六章為結論,綜合各章的分析探討,歸納出「佛教菁英」的崛起給予台灣佛教界的影響,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