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68)
期刊文章(4718)
会议论文(79)
图书(60)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247)
地方文献 (55)
地方风物 (11)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5537)
2013(229)
2010(253)
2009(247)
2007(238)
2005(201)
2002(143)
1993(79)
1987(111)
1986(85)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140)
其它(125)
中国新闻周刊(6)
湘潮(2)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中国食品工业(1)
福建艺术(1)
人物杂志(1)
广西党史(1)
党史资料通讯(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
应是“代表剧目”
作者:王德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  秦香莲  剧目  表演艺术  说明文  演员  晚报  化妆  家马  戏院 
描述: 2002年6月9日《今晚报》3版有一演员化妆照片,说明文字中有一段话:“昨晚,评剧表演艺术家马淑华在因病退出舞台数年后,再度粉墨登场,携其新收弟子肖丹红在中国大戏院推出代表作《秦香莲》全剧。”这里的“代表作”,正确表述应为“代表剧目”。
应是“达摩克利斯剑”
作者:晓津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达摩克利斯  希腊传说  迫在眉睫的危险  茨威格  中国作家  李国文  意义和用法  西西里岛  冷战时代  工具书 
描述:1998年第6期《随笔》上刊载了李国文先生的《小人礼赞》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若都像茨威格先生如此较真的话,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头上高悬着达利克摩斯剑的中国作家,恐怕连一分钟也活不下去的。
“胴体”应是大陆原创
作者:崔山佳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创  大陆  胴体  《汉语大词典》  郁达夫散文  咬文嚼字  抗战时期  明清小说  用法  民族出版 
描述:楚山孤先生关于“胴体”可以用来“指人的躯体”的看法,笔者十分赞同。但他又说: 更重要的,我觉得;1:能忘掉“胴体”现行用法的来历。这种用法,并不是大陆原创,而是从台港引进的。
“契弟”应是“被鸡奸者”
作者:叶景致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鸡奸者  广州方言  咬文嚼字  同性恋者  违背誓言  有钱有势  广州人  旧社会  契约  嫖客 
描述:咬文嚼字》1997年第10期中《汪惠迪专辑》有《契弟》一文。文中汪先生认为“契弟”一语应作“杂种”或“狗养的”解。其实不对。“契弟”一词有“同性恋”的意思。广州方言中有“契家佬”(指情夫或者妓女
应是“峨冠”
作者:董鸿毅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麻辣百家》  “峨冠”  中国  现代汉语 
描述: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麻辣百家》第94页有这样一句话:“原本蛾冠博带,此时一个个皆光了腚裸了背奔来跑去,仿佛浴室桑拿房着了火一般。”
“嘎然而止”应是“戛然而止”
作者:谷兴云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亚运会  《文汇报》  代表团  韩国  日本  警车  《汉语大词典》  高等教育  正确用法 
描述:“亚运会绝大多数金牌由中国、日本、韩国三家瓜分的势头今日嘎然而止,11个代表团分享33枚金牌。”(《文汇报》1994年10月9日) “正在紧急之时,一辆警车开来,嘎然而止。”(《中国教育报》1993年7月31日)
“未免”应是“未必”
作者:辛南生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雄主  德高望重  吴三桂  余秋雨  政治势力  西施  吴王  背影  比的意义  密切关系 
描述:余秋雨先生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一文中,谈及亲政不久、稚气未脱的少年郎康熙竟然眼盯着两个庞然大物——权倾一世的鳌拜及远处边陲拥兵自重的吴三桂。他说:“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与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政治势力,
应是“一壶浊酒喜相逢”
作者:王健龙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电视台  《开坛》  毛笔字  易中天  书法家  栏目 
描述:2007年元月28日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邀请易中天“侃三国”。片中几次出现这样的屏幕背景:左边是一位古装人物,右边从上至下、从右向左排了四行毛笔字:“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尽余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毛笔字写得不错,想来是哪位书法家的大作。不过,其中有个差错必须指出来。
应是“麇集”
作者:张志达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家  圆明园  采风 
描述:《上海采风》2006年第1期第15页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未庄和早一些时候的圆明园艺术村,在那里糜集的独立艺术家……”其中的“糜集”,显然是“麇集”之误。
“何以”应是“何尝”
作者:李荣先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格分析  鲁迅  偏激  论点 
描述:《正说鲁迅》收《鲁迅性格分析三篇》,有一篇谈鲁迅"痛心的偏激",其中举例鲁迅"少看甚至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论点曾被指不够"公允"。孔先生认为,鲁迅对自己的"偏激"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