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58)
期刊文章(4381)
会议论文(78)
图书(4)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04)
地方文献 (13)
非遗保护 (4)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68)
2013(202)
2012(262)
2008(239)
2007(216)
2006(185)
1998(102)
1995(115)
1987(108)
193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73)
新京报(44)
新闻爱好者(13)
三晋都市报(9)
经济研究参考(5)
西藏商报(3)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
电子与电脑(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战时戏剧(1)
试论冯延巳和晏殊的创作共同点
作者:王新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  冯延巳  花间词  花间词  珠玉词  珠玉词  晏殊词  晏殊词  词作风格  词作风格  题材  题材  情爱  情爱  主题  主题  观念  观念  工具  工具 
描述:一、题材范围相同从冯延巳的《阳春集》与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观念上都像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做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题材仍不脱花间派词范围,词作内容仍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冯词
乡村学校飞出民族救亡之歌 ——追寻茅山师范读书会旧址
作者:暂无 来源:鄞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乡村学校飞出民族救亡之歌 ——追寻茅山师范读书会旧址
南北西东总不同:几则古代剧论的启示
作者:张传若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春版《牡丹亭》  古代  戏曲剧种  创意策划  地方戏  昆曲 
描述:不顺也”。笔者对地方戏剧种问题本已多有感触,加之近读明代沈、徐渭、王世贞等人的一些剧论,想法尤多,遂成此文以记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纯粹探讨学理,而并非企图以此为地方戏争取观众而张目。——原因
当代中国戏剧四人谈:梅花奖顾问、评委艺术讲座纪要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梅花奖  传统戏  剧种  保留剧目  导演  演员  地方戏  讲座  《牡丹亭》 
描述:当代中国戏剧四人谈:梅花奖顾问、评委艺术讲座纪要
“小姐”与“丫头”
作者:戴德源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姐  欧阳修  《雨村诗话》  《牡丹亭》  小娘  《西厢记》  钱惟演  《红楼梦》  地方戏  唐代文学家 
描述:“小姐”与“丫头”●戴德源当今,“小姐”的桂冠满天飞。餐饮客人中的年轻女士被称为“小姐”,为“小姐”服务上桌的女士也叫“小姐”,其他还有“公关小姐”、“导游小姐”、“空中小姐”…乃至还有说不准内容的“桑拿小姐”、“三陪小姐”等等,不一而足。古今“小姐...
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作者:李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表演动作  天官赐福  中国戏曲  杜丽娘  动作规范  牡丹亭  地方戏  观众  语言 
描述: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浅谈赣剧《牡丹亭》的改编与启示
作者:邹荣学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改编  演出形式  古典戏曲  汤显祖  艺术性  思想性  地方戏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在今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与演出的活动一直绵延不绝.除了昆曲是<牡丹亭>的主要改编与演出形式外,<牡丹亭>赣剧改编的成就也是很突出的.
舒同曾遇“离间”宣传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生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舒同曾遇“离间”宣传
乐安流坑加强文物保护宣传
作者:邹春林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乐安县流坑管理局经常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不断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图为近日该局工作人员在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父亲的理发工具 李浩俊
作者:暂无 来源:科教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湖南文理学院 李浩俊 闲暇之际,偶尔轻抚一下额前的青丝,忽然发现那几绺头发快要触及眉线了,它们温柔地告诉我:该理发了。身处异乡的我得独自一人寻找一家理发店修剪我的头发。 从小到大,我的头发都是父亲替我理的。父亲有一手不错的理发手艺,不但为我剪头发,也时常替同事理。儿时的我,很不喜欢理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