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李氏父子到晏氏父子:词体的文人化演进初探
-
作者:杨雪 来源:科教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煜 晏殊 词 诗化 词体
-
描述:本文选取了李煜父子和晏殊父子,从这两对父子作家词的创作中探讨他们对于词体的拓展,从而得出词体文人化演进的线索及晚唐到北宋词风的嬗变.
-
闲话觉忘忧:北宋前期词中“闲”的艺术探析
-
作者:赖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闲 北宋前期 词 白居易 晏殊 柳永
-
描述:的沉寂。对文学的研究固然应该重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高潮期,也不应当忽略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本文主要是对宋朝前期词中“闲”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对“闲”字的运用,历代文人皆有雅爱。作为诗歌史上
-
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
作者:李睿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纳兰性德 词 比较研究 文学研究 个性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 词史地位
-
描述: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
-
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
-
作者:王棣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书手 乡村基层组织 两税法 赋税征收方式 乡村管理体制 乡村基层政权 《太平寰宇记》 乡里 乡村社会 唐五代
-
描述:宋代的乡既不是一级基层行政政权或行政区划,也不是里的上级行政机构,而是县以下的一级财政区划。乡、里并不存在统属关系,它们有时重叠,有时独立。乡建制的这种变化是由于两税法以来赋税征收方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引起的。乡作为单一财政区划的出现,是唐宋之际社会经济转型期重构乡村基层组织的产物。
-
论苏轼对词境的扩大和提高
-
作者:叶柏村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政治抱负 作者 水龙吟 扩大 唐五代 文学功能 士大夫 王安石
-
描述:以滑稽语噪河朔;组潦倒无成,作[紅窗迥]及杂曲数百解,聞者絕倒,滑稽无賴之魁也,寅缘遭遇,官至防御使。同时有张兗臣者,组之流,亦供奉禁中,号曲子张观察。
-
短调深情:《临江仙》词调及创作漫议
-
作者:刘庆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词调 晏几道 平声韵 短调 纳兰性德 词人 句式 李清照 唐五代
-
描述:短调深情:《临江仙》词调及创作漫议
-
梦中的路怎么走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令 女主人公 唐五代 江南 名词学 刘永济 长调 气格 转折
-
描述:;这个意思就是说,长调往往以铺叙为特色,表现出比较丰富的腾挪、转折、顿挫等,有着一定的章法追求,与小令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晏几道就有本事把二者结合起来。
-
怀恋之歌珍重之曲
-
作者:李元洛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归来 北宋 对偶句 唐代 天气 唐五代 重视教育 花间词 诗酒生活
-
描述:唐代以来诗人之最位高权重者.他虽无显赫的政绩,但值得一提的至少有三端.一是重视教育.唐末及五代之乱使学校废弛,晏殊大兴学校,兴学育才之风于北宋复彬彬大盛.二是识拔人才.他知人善任,如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韩琦、富弼等才德兼优的有为之士,均出自其门.三是廉洁自守.他虽然位极人臣,但个性刚直,人称其"处富贵如寒士".据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记载,盗墓贼盗掘其墓,"供设之器,皆陶甓为之","金无数两","盗失望而恚,遂以刀斧劈碎其骨而出".其子晏几道为青出于蓝的名词人,本应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却颇有乃父之风.晏殊逝后他甘于贫困,不屑求援于其父之众多飞黄腾达的门生故旧.
-
主动的感伤:读晏殊伤时之词
-
作者:林绿峯 来源:青年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词 词 感伤 感伤
-
描述:作者的心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并思考。
-
晏殊诗词比较研究
-
作者:连超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 词 比较研究
-
描述:时空结构上,诗词皆有线性结构的作品,一些词还采用了环状结构;诗侧重于空间上的转换,词则倾向于时间上的对比。情景结构上,诗词皆有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之作,词中抒情的成分更多。抒情方式上,诗词都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