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74)
报纸(672)
学位论文(170)
图书(142)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326)
地方文献 (26)
地方风物 (21)
宗教集要 (1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397)
2012(505)
2011(509)
2010(504)
2009(451)
2008(386)
2005(253)
2002(220)
2001(220)
1979(40)
按来源分组
政府法制(16)
知识窗(12)
江苏政协(7)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6)
国学杂志(5)
牡丹(5)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4)
阅读与鉴赏(1)
中国医疗保险(1)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1)
中秋赏月到四更
作者:月华  来源:民间文学(故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苏辙  丈夫  北迁  杭州  赏月  中秋  月初  王安石 
描述:话说宋神宗熙宁七年的十月初,深秋的晨风吹凉了饯别的醇酒。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的苏轼,站在莲叶凋残的西子湖边,早已不见了"荷花夜开风露香"的景色。苏轼上路了,他是自己上书神宗请求调离杭州的。前不久他得知
东坡赤壁联欣赏
作者:杨质清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赤壁  欣赏  《赤壁赋》  文学家  政治家  王安石  苏轼  黄州 
描述:宋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在这里,他曾多次“泛舟游于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后来,引来不少游人墨客
文言文拓展阅读
作者:豆党锋  来源: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拓展阅读  文言文  老百姓  朝廷  全真模拟  御史  杭州  以民为本  王安石 
描述:,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苕溪渔隐论宋诗宋调之形成:以欧、王、苏、黄诗风为例
作者:张高评  来源:中国学术年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苕溪渔隐曰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宋诗宋调  推陈出新  创意造语 
描述:探讨了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网站的构建及其应用等问题,旨在充分发挥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与课程网站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国学语录
作者:暂无 来源:国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吕氏春秋  吕不韦  王安石  苏轼  荀子  晁错  超世  政教  慈溪 
描述: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北宋骈文散化历程
作者:蔡业共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骈文  欧阳修  古文运动  北宋  苏轼  西昆体  古文家  晚唐五代  王安石  韩愈 
描述:"。宋初骈文呈浮
“推敲”的故事
作者:翟和喜  来源:阅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故事  政治家  作文  北宋文学  课文  文字  泊船  苏轼  春风 
描述:读完课文《推敲》后,同学们明白了: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有关古人推敲的故事还有许多。王安石改"绿"相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在原稿上
雨中的眉山
作者:卜元华 陈文  来源:中国三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国历史  欧阳修  王安石  眉山市  乌台诗案  宣仁太后  成都平原  文学  京城 
描述:进入成都平原,天地间依然淅淅沥沥。眉山市区出现在眼前时,奔波劳顿中的我们都精神起来。公元1056年,从这里走出了父子三人。他们经成都,越剑门,翻秦岭,进入京城开封后,中国历史的天空,升起了三颗文学巨星,辉耀千年而不衰。他们的家乡眉山,也随着岁月流逝增长着引
文字玩法如魔方
作者:陆春祥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文字  作品  注释  苏东坡  王安石  宋徽宗  杜甫  白居易  党人 
描述:迷,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借阅苏
解读秦观诗歌:以佛禅诗歌为例
作者:田泳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佛禅  王安石  佛教  不同角度  苏轼  淮海  诗与禅 
描述:歌语言柔美、善于抒情的特质。从总体观照的层面看,秦观诗歌确实有别于"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典型宋诗风格。但从秦观各个时期具体的诗歌创作来考证,结论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