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古诗欣赏——从王安石的《孤桐》说起
作者:刘福荣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欣赏  王安石  《孤桐》  中学  语文 
描述:写孤桐的理想和报负。前三联描其形,第四联点其神。
胡应麟与《古诗十九首》
作者:赵燕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古诗十九首》  体格声调  兴象风神 
描述:胡应麟誉《古诗十九首》“兴象玲珑”,将之置于凌绝千古的崇高地位。这一体认与其融合“体格声调”与“兴象风神”的诗论主张密切相关。因此分析胡应麟对《十九首》的艺术批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诗论体系中
古诗“悟情入境”教学四部曲
作者:韩佳良 戚永磊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古诗文  引导学生  教学评价  入境  边缘化  王安石  不良倾向  陶冶性情  教师 
描述:长期以来,受"重在考察学生的记诵与积累"教学评价的影响,古诗教学被边缘化,出现了重阅读轻古诗的不良倾向。古诗教学仅仅停留在"讲讲—抄抄—背背"这一层面上,原本意蕴隽永的古诗教学变为一种对学生的"惩罚"。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作者:邱丽宏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教育  爱国主义  培养学生  爱国忧民  引导学生  劳动人民  南宋诗人  王安石 
描述: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1.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亦情亦趣诵古诗
作者:徐爱莉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  调动学生  吟诵  语文课  王安石  引导学生  梅花  自学方法  拓展  异文 
描述:自学时可让学生在书上画符号,熟练后可省略。
巧用背景资料 优化古诗教学
作者:尹丹  来源: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背景资料  古诗教学  古诗词  学生感受  王安石  巧用  教师  引导学生  多角度  人文精神 
描述: (一)作者经历。每一首古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情感,因而从诗人出生的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等诸方面来感知、体验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 (二)时代背景。许多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不能深刻理解古诗词。 (三)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或其他诗词作者的相关诗词。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妨将该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提供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查找,然后进行比较赏析,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比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和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同样是醉,所处的地点不同,但诗人的所想相同——渴盼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元日》中的“屠苏”为何物
作者:崔爱红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屠苏”  王安石  古诗  中学  语文  释义 
描述: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城南
作者:曾巩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南》  宋代  曾巩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古诗 
描述:短,
元旦 有佳句
作者:李琳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旦节  王安石  陈宪章  董必武  毛泽东  古诗 
描述:劝,心平寿自长。则反映出诗人与世无争、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明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期,庙谟争遣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全诗展示出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心中的笔
作者:汲安庆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萧雅  早读  竟然  古诗  背诵 
描述:(一)早读巡视,突然发现黄鹤和萧雅雅正在亲密私语。我不禁有些紧张,这两个人可是我的得意弟子啊,她们竟然也干溜号的事情,真让人哭笑不得。走近一看,发现黄鹤正在默写本学期要背诵的五首古诗,而萧雅雅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