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07)
学位论文(529)
报纸(165)
图书(124)
会议论文(6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30)
地方文献 (200)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63)
红色文化 (32)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5)
文化溯源 (11)
按年份分组
2012(164)
2011(158)
2010(148)
2009(134)
2008(116)
2007(109)
2005(81)
2004(81)
2003(46)
2001(43)
按来源分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8)
古典文学知识(5)
外语与外语教学(3)
闽江学院学报(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福州师专学报(2)
新疆人民出版社(1)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描述:,以求采摘兴象之本源与流变。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通过采摘诗句的形式分析,确立本文研究范围。然后依据历代《诗经》研究著述所作的采摘对象的考辨,明确采摘各个植物的种属和采摘对象的总体特征,作为全文的立论之基
《周礼》民俗思想研究
作者:王素珍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礼俗  民俗  本俗 
描述:《周礼》作为"三礼"之一,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其礼学思想。实际上,书中的礼俗及民俗观非常丰富。从民俗学视角研究《周礼》,可以发现,《周礼》不仅对礼和俗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同时对礼和俗有了分类的尝试,其所
明代传奇始末研究
作者:王娟  来源:新学术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传奇    《永乐大典》三种戏文  四大传奇  《琵琶记》  昆腔  《浣纱记》  汤显祖《牡丹亭》 
描述:近年来对明清传奇的研究日渐兴起,传奇作为独特的一个剧种,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明代传奇的渊源、发展、高潮和尾声做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尤其是明代传奇的渊源,论述尤细,因为俗语说
谁应是教育研究主体?
作者:雷锦霞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  教育改革  一线教师  中小学  语文教学实践  河南省  专业结构  专业发展  人才培养 
描述:,其最终指向是实践改革与人才培养。以此推导,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关注语文教学实践,培养语
《北宋书院研究》序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北宋书院  学术思想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  教育功能  教师群体  教育机构  举办者  李觏 
描述: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云南省长:大旱与种烟无关李纪恒回答都记者提问时还表示,昆
作者:杨章怀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都讯 记者杨章怀 实习生陈惟杉 发自北京 昨日,云南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在回答都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云南的旱情是当地自然环境与全球变暖趋势共同作用导致
耿马(孟定)边合区伞3个产业园临沧沿边二级公路孟定段建设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罗蓉婵 谭晶纯)昨日上午,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伞服装产业园、制鞋产业园、咖啡产业园举行项目开工仪式。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省委
吴照林南召县河店镇延岭沟村农民 花生选良种,每亩可望多收
作者:暂无 来源:南阳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下来到河店镇延岭沟村,在村民吴照林开垦的花生地里,记者看到,接连几场透墒雨过后,地里的花生苗泛着层层绿波
《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作者:孙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描写词语  分类  文化 
描述:《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牡丹亭》原著与“青春版”比较研究
作者:曾创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版”  原著  昆曲 
描述:者差异,并归纳“青春版”体现的现代戏剧革新特性,内容择要说明如下:第一章“剧本情节内容”。分析原著与“青春版”情节异同之处,以阐明情节改编与现代昆曲生存形态的关联。共分四节:第一节“出目归纳”,列表对照原著与“青春版”出目之异。第二、三、四节以“对‘梦中情’的删汰”、“对‘人鬼情’的删减”、“对‘人间情’的编削”,论析“青春版”对原著删改与保留的内容。第二章“剧本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共分“核心人物”、“次要人物”与“主题思想”三节,着重对“青春版”中杜丽娘、柳梦梅和其他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并比较两个版本的异同,以见出“青春版”萃取典型、新颖形象的手法与主题提炼、情节精简间的关系,阐释改编的缘由,总结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关系。第三章“‘青春版’舞台美术与表演艺术”。以“青春版”舞台演出的影音资料为据,分“舞台美术”和“表演艺术”两节。第一节从书画、色彩层面爬梳“青春版”剧本与舞台呈现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节则以“定位高端化”、“演员年轻化”、“程式灵活化”、“表演现代化”为分析重心,阐明现代演员如何展示昆曲艺术的魅力。最后归纳本论文挖掘《牡丹亭》顺应时代新变的研究成果,并总结“青春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未来昆曲发展提出评估,以明晰戏曲文学和昆曲艺术复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