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椅上的“拼命三郎”——怀念“大运河之子”刘绍棠
-
作者:涂途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怀念 轮椅 乡土文学作家
-
描述:轮椅上的“拼命三郎”——怀念“大运河之子”刘绍棠
-
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读刘绍信《当代小说叙事学》
-
作者:降红燕 来源: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叙事学理论 外部研究 内部研究 文学研究 新时期小说 叙事形态 著作
-
描述: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读刘绍信《当代小说叙事学》
-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领军作家的美好心声——刘绍棠千篇千字文解读
-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当代中国 刘绍棠 解读 心声 美好 作家 《蒲柳人家》
-
描述:当代中国乡土文学领军作家的美好心声——刘绍棠千篇千字文解读
-
在“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读刘绍信的《当代小说叙
-
作者:谭君强 降红燕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内部研究 外部研究 叙事学
-
描述:刘绍信先生的《当代小说叙事学》是在对当代小说文本的大量研读的基础上来把握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历史的,这种在叙事学意义上进行的理论与文本的结合研究非常有意义;其次,在方法论上,《当代小说叙事学》所传达
-
郑恩波著《刘绍棠全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郑恩波著《刘绍棠全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会见南航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绍勇
-
作者:兰锋 来源:厦门航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股份公司董事 福建省 省委书记 南航 海峡西岸经济区 经济区建设 省长 经济社会发展 共同表达 表示
-
描述:8月30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在福州会见了南航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绍勇一行,双方共同表达了把厦航做大、做强、做优的愿望。卢展工书记表示,福建省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央重
-
“知天有意启英雄”——访油画《1851·金田》主创刘绍昆
-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创作 历史题材 中国油画 广西 作品 美术家 农民起义 英雄 重大成果 太平天国运动
-
描述:刘绍昆,1946年出生,曾任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9年在广西美术家协会工作,1980年考入著名画家阳太阳油画研究生班
-
李绂心学思想探析
-
作者:伍贤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绂 李绂 心学 心学 理学 理学 清代 清代
-
描述:。他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历仕康雍乾三朝的元老,不但具有“光明俊伟”的人格,而且他以其辛勤不辍的耕耘与卓而不凡的学术成就,在清代王学的修正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李绂为学发生过三次转变,即由词章之学到陆王心学再到考据之学,同时因长年致力科举而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这些为学经历成为李绂心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他的仕宦生涯又对其事功思想产生了催化作用,也决定了他心学思想的特点。
李绂首先撰述了《陆子学谱》一书,这是继孙奇逢的《理学宗传》、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之后的学案体著作,此书使陆王心学的道统论最终完成。其次,他撰述了另一部著作——《朱子晚年全论》,将朱子晚年思想归于象山一派,从而使他的心学道统论进一步稳固。
李绂的心学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对“命”的论述、对“心、性、理、气”的关...
-
春秋时期“出质”现象探析
-
作者:朱君政 来源:科技咨询导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出质 周礼
-
描述: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出质”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出质”现象的产生及出现的缘由与作用,并对“出质”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脉络梳理。
-
宋代教育发达原因探析
-
作者:丁建军 金之易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教育 宋代社会 中国古代 宋朝 教育需求 书院教育 程朱理学 士大夫 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
-
描述:达的宋代教育,大大拓宽了宋代社会的受教育面,不断发展的宋朝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这对于科技、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话本等通俗文学的流行发展创造了环境。所以在宋代既有思辨性极强的理学的高度发展,又有话本等通俗文化的流行。既有布衣毕发明活字印刷术,又有沈括在科学技术上的多项创造。既有苏轼这样的豪放派词人,又有李清照这样婉约的旷世才女。宋代的教育,普及层面涉及士、农、工、商各个层面。宋代的教育发达表现在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宋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教育的伟大作用,启迪智慧,完善品德,造就人才;移风易俗,兴利除弊,治国安邦。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回顾宋代的教育,我们并非是在拿着古人的成就沾沾自喜。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种回顾,能为今天教育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这也是我们组编这期笔谈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