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
-
作者:王东 程渊 罗建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我们发现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江西客住县广昌县的“孟戏”为例,提出了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的新思路,并介绍了具体的运用方法。
-
广昌孟戏开台至今五百年
-
作者:吴若峰 来源:旅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祭祀方式 祭祀方式 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 戏剧研究 戏剧研究 孟姜女 孟姜女
-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族群中,以戏曲版本,家族祭祀方式,沿承传唱了五百余年。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的族传祭祀戏《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每到
-
广昌孟戏民歌时调的原生态特质
-
作者:陈利利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原生态特质 原生态特质
-
描述:以广昌孟戏为例,着重分析明清戏曲中遗存的民歌时调元素问题,重点对明万历年以后流行的【驻云飞】、【山坡羊】、【锁南枝】、【傍妆台】、【寄生草】以及清与近代的小曲【夫妻观灯】等6支民歌时调的曲牌音乐体系
-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
作者:高赟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戏 声腔 曲牌 特点
-
描述:广昌"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因此,本文从"孟戏"曲牌的声腔为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高腔曲牌在"孟戏"声腔中的特点。
-
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阐释
-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戏曲 “孟戏” 民间信仰 宗族祭祀
-
描述: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戏"成为本族正统的族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
同治《广昌县志》已整理校正重印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地方史志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同治《广昌县志》已整理校正重印
-
汤显祖《庙记》与广昌孟戏
-
作者:毛礼镁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抚州宜黄县在明代是江西戏曲繁荣之地,许多地方戏曲腔调都在此地盛行一时。而记载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便是汤显祖为宜黄班所撰《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简称《庙记》)。
-
“减力”效应是怎样发生的?
-
作者:木又春 来源:父母必读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使用不当 物质奖励 负效应 蜡笔 作画 间接 精神奖励 彩色 有机体 有利因素
-
描述:应,但事情的结果却恰恰走向了反面,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间接激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了负效应。激因,是指能够刺激有机体产生"增力"活动的有利因素。它包括直接激因和间接激因两个方面的内容。直接激因是活动本身直接含有的,能够激发其直
-
抚州以历史名人命名城市道路汤显祖王安石等“路上有名”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抚州讯 (记者温凡)戏曲大师汤显祖、北宋名相王安石、宋代文学家晏殊……5月17日,抚州市政府发布通知,对市中心城区10条新建道路冠名,其中多位令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新路的名称,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也赢得了众多市民的认同。
根据通知,此次冠名的新建道路包括原建设规划暂用名“西环南路”命名
-
字里行间见真情:晏几道《木兰花》赏析
-
作者:许金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字里行间 封建社会 花期 人道主义思想 黄庭坚 思想内涵 价值观 北宋词
-
描述:月亮从西边升起"般的幻想,所以是否具有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是对那个时期作家是否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