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吃了几斤盐》的写作特色
-
作者:王作亭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特色 四十年 相结合 刘绍棠 描写 祖国 叙述 文章 概括 简炼
-
描述:刘绍棠同志的《多吃了几斤盐》,原发表于1989年9月11日《北京晚报》。这篇“居京琐记”,抒发了对祖国严肃深沉的热爱,我认为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有二。一、概括叙述与细致描写相结合。本文时空夸度大,容量
-
▲三首宋词的写作年代小考
-
作者:王瑞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年代 辛弃疾 李清照 晏殊 范仲淹 考证 词作 古代诗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艳科
-
描述:障阻和困难。所以考证诗词的写作年代便成了研究古代诗词必然进行的第一步的工作。本文仅考证晏殊的《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李
-
写作的训练应是做人的训练
-
作者:诸灵康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写作的训练应是做人的训练
-
写作视野下的因袭与点化
-
作者:张兴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李清照 唐诗三百首 晏几道 升堂入室 情景交融 落花 毛泽东同志 名句 雨燕
-
描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或曰"不会吟诗也会偷"。所谓"会吟"、"会偷",即善于因袭点化,推陈出新。因袭是古人用功入门的捷径,点化是大方升堂入室的秘诀,历代文豪莫不经由此道而成名成家。"秋风起兮白云飞","兰有
-
写作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
作者:暂无 来源:青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写作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
陆象山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
作者:曾春海 来源:哲学论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陆象山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
论王安石造就人才的理论和实践
-
作者:俞启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王安石造就人才的理论和实践
-
勇于实践青春激昂
-
作者:暂无 来源:滕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记者李卉
“滕州是鲁班故里,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尤其是鲁班精神。鲁班被尊称为工匠的始祖,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激励我在鲁班锁的卯榫世界里实现了青年人的创业梦。”6月
-
王安石的人才理论与实践
-
作者:孟天运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理论与实践 人才思想 改革型人才 培养人才 范仲淹 选拔人才 礼乐刑政 造就人才 人才理论
-
描述:书全文净字数8565个,洋洋洒洒,又号称万言书。这年王安石38岁。在《言事书》中,王安石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人才是变法的前提;(二)改革型人才的标准;(三)如何培养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贫乏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展开来看。(一)人才是改革的前提自来仁宗以来,兵日益增,官日益冗,费用开支也日益大,对外与西夏的战争搞得焦头烂额,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疲于奔命。兵日益增而战斗力每况愈下,冗兵冗官冗费造成的财政危机更是非常严峻,积贫积弱的局面积重难返,形成了北宋中期的巨大危机。为此,庆历年间仁宗用范仲淹、富提等人发起“庆历新政”,企图刷新政治,扭转危局。但宋仁宗本人是个耳软心话,有始无终的人物,一旦与西夏讲和,内外危机暂时缓解,他就在保守势力的舆论压力下罢免范、富等人,“庆历新政”也随之烟消云散,积贫积弱局面依然如故。王安...
-
王安石的美学思想与实践
-
作者:吴林抒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美学思想 美学价值 美的价值 文艺与政治 古文革新 作品 西昆体 美的本源 经济基础
-
描述: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和理论,往往见诸于其对哲学的研究与表述之中。而其形式,则表现为零散的、独立的或相互结合而为一体。其原因是当时各门科学尚未分化,而中国哲学又较之西方哲学更富于美学的意味,同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美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