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人烟火起湟中”(简说王安石的一首政治诗)
-
作者:宋立业 来源:雪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汉人烟火起湟中”(简说王安石的一首政治诗)
-
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全文点校
-
作者:黄震云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敬梓 孔子删诗 文王 雅颂 诗说 孔颖达 礼乐 周礼 君子 欧阳修
-
描述:文木山房诗说全椒吴敬梓敏轩纂孔子删诗太史公日:"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商之盛,至于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礼 礼 文 文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
李觏的礼法观
-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法 法 一本于礼 一本于礼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礼"、"一致于法"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
试析李觏的伦理思想
-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伦理 伦理 利益 利益
-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礼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
-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礼 平民情绪 儒学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
-
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
-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诗
-
描述:不在梅边在柳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意思是,她自己
-
王安石的诗作与佛禅之关系研究
-
作者:刘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 佛
-
描述:已成为时代发展之必然。笔者对慧能以后,王安石以前的中国儒释关系作了一番大略检讨,意在说明北宋初期儒释调和思想为时代发展之大势,为世风所向。王安石是持“儒释调和说”的,王安石的以儒为主,融合诸家的“求道
-
晏殊诗词比较研究
-
作者:连超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诗 词 比较研究
-
描述:时空结构上,诗词皆有线性结构的作品,一些词还采用了环状结构;诗侧重于空间上的转换,词则倾向于时间上的对比。情景结构上,诗词皆有借景抒情和融情于景之作,词中抒情的成分更多。抒情方式上,诗词都侧重于
-
王安石诗二首赏析--读《元日》、《孤桐》
-
作者:杨莉 来源: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 赏析
-
描述:本文从赏析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孤桐>二诗入手,既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剖析了这两首诗的文学内涵和美学价值,又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发掘了王安石的政治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