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天柱原本古南岳 皖省源头皖公山
作者:郑炎贵  来源:旅游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南岳  天柱山  王安石  三国时代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庭坚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岗岩  《孔雀东南飞》  山岳型风景区 
描述:天柱原本古南岳皖省源头皖公山○郑炎贵崇尚五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岳之一者南岳尊号却有过变迁转移。坐落在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是早于湖南衡山的古南岳。据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记载:早在西汉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汉武帝...
古代并称的作家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物价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文学成就  “三曹”  北宋文学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骆宾王  卢照邻  苏辙 
描述:古代并称的作家
千秋诗圣推杜甫
作者:唐溥生  来源:人事与人才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诗圣  “诗史”  《渔洋诗话》  《二南》  李商隐  潘德舆  沈德潜  《养一斋诗话》  王安石 
描述:古称造诣很高的诗家谓“诗圣”。北宋王安石选诗,将杜甫列为四家之首。但南宋朱熹曾说“太白盖圣于诗者”。故明人杨慎谓“太白为古今诗圣”(清代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但杨慎又说过,“李白神于诗,杜甫圣
东坡书简人物辨
作者:张志烈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阳县  苏轼  《东坡题跋》  书简  刘禹锡  中华书局本  元丰  时空座标  《心经》  王安石 
描述: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之误
呼唤铁腕人物
作者:阿黄弟  来源:中华魂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甲长  保甲制  基层政权  国民党政府  王安石  封建制度  明清两代  群众利益  三省  宋代 
描述:保甲长制度始于宋代王安石时期,明清两代也有类似组织,以维护封建制度。1932年国民党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这个条例,规定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规定实行各户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注商
作者:左景仁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山  褒禅山  注释  语言环境  王安石  文字  课本  疏通  注家  名称 
描述:《游褒禅山记》中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由于注释有误,串解与原文卯榫不合,难以疏通。课本在几次修订改版中对该句注文有所推敲,但一直没有抓住要害,至今含胡其辞。问题在于注家忽视了该句的语言环境,不能准确地注释其为文以及独字。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
作者:赵云旗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振兴国家  主要措施  王安石  富商大贾  市易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青苗法 
描述: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积弱”是指对辽、金战争中的屡屡失败。《宋史·食货志》载:宝元中,“计江、淮岁运粮六百余万石,以一岁之入,仅能充期月之用”。当时的...
字若云朵--古代公文签批趣闻杂谈
作者:眭达明  来源:秘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公文  王安石  唐中宗  文书  杂谈  云朵  “诺”  《水浒传》  南北朝  签署意见 
描述: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
敬小人
作者:管仲连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失信  自信  实在  狭窄  王安石  道理  司马光  廉耻  自立自主 
描述:君子千万远离小人,但又不要得罪他们。古人所谓"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实在极有道理,因为小人心胸狭窄。自信薄弱,故极易觉得被人得罪,且极记仇,实在犯不着招惹他们。敬小人而远之,不宜得罪,也不宜失信于小人,避免日后麻烦。
古人处理公私关系之观鉴
作者:杨渺  来源:当代矿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私关系  柳宗元  诸葛亮  太皇太后  王安石  公与私  党员领导干部  共产党人  棘手的问题  诸葛瑾 
描述: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给今人树立了很多可借鉴的典范,颇具效法之用。 西汉武帝刘彻,自幼天资聪颖,年少继位时,碍于太皇太后,韬光养晦,广结贤才,以图一统天下大业。当窦太皇太后一死,他即全力施展抱负。在用人的首要问题上,他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