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
作者:张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学  人类文明  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  西方学者  《周礼》  礼乐制度  图腾  《诗》  祭祀仪式 
描述:希望在伟大的中国文化中找到人类文明下一个继发进程的动力。
“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标准
作者:杨昶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  《周礼》  睡虎地秦墓竹简  廉吏  中国伦理  廉政思想  廉为本  儒家经典  道德修养  中国文化 
描述:“廉”德探源及古代廉吏标准杨昶古代中国是一个标榜“德治”的国家,历朝的统治者都很提倡个人的道德修养,力图以个人道德的风范去感召和教化芸芸众生,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伦理始终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
哲学教学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
作者:李淮春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教学改革  中国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文化  哲学教材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哲学 
描述:哲学教学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淮春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有效地、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哲学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虽有成绩,但并不显著,不尽人意,还不能说已经获得成功...
兄弟高僧:妙应与本寂
作者:萧春雷 叶作鋆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语录  高僧  兄弟  中国文化  僧人  智慧  活泼  深邃 
描述:,禅师就数他的手指:“一、二、
我在美国过大年
作者:马俏  来源:出国与就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弗吉尼亚大学  中国文化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春联  忍不住大笑  饺子  伊斯兰教  美国大学  对联  王安石 
描述:本文的主人公——马俏,是一位南方女孩,18岁的时候几乎同时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录取,马俏最终选择了去美国留学。此外,马俏以TOEPL643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四年全额奖学金(每年约40000美元),难得的是这种奖学金只向中国学生提供两个名额。
请读一段经
作者:王得后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男女有别  变革者  “创造性转化”  《圣经》  孔夫子  十三经  儒家  《周礼正义》  汉民族 
描述:一 我汉民族历史悠久,而且有经。五经、九经、十三经。不似《圣经》,有如《圣经》。然而,我们的经,在我国思想和学说鼎盛时期还没有这样吓人的头衔;把本来和诸子平起平坐的某些著作抬高到神圣的"经"的地位是后来的事;而且愈来愈多。幸而止于十三而已矣。--凡事总有一个尽头。
台湾国际宋史研讨会述略
作者:程兆奇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讨会  中国文化  大学教授  宋史  宋代  王安石  台湾研究  大陆学者  会议  论文 
描述:海峡两岸隔碍之深,国内学者即使在今天也未必能知其会之大概,而同行的所为一定又为同行所关心,所以还是将此会情况转述给国内同行。
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
作者:马连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  境界  合理化  “清”  道家  《诗薮》  胡应麟  原型意象 
描述: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马连芬中国的诗歌,追求一种清莹的境界。如山光水色之清,“清泉吐翠流”(庾阐),“清泉石上流”(王维),“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彻”(张孝祥《念奴娇》)。其他还有...
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解读
作者:王雅娟 狄丽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林道  独立人格  中国文化  精神品格  气质  象征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王维笔下之竹……无不体现出诗人的人格理想与审美趣味。在众多的景象中,"梅"可以说是诗人们心中
文化与财富的新解
作者:从维熙  来源:杂文选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财富  文化人  儒学  社会底层  清代  刘绍棠  新解  道德  流传 
描述:"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这是清代文人王永彬在他的《围炉夜话》中留下的一首中国文化人的绝唱。能不能这么说,这番话既是他个人的声音,又是他对两千多年来儒学孤傲精神的一种概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