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3)
报纸(92)
学位论文(29)
图书(11)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7)
地方文献 (72)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6)
红色文化 (6)
非遗保护 (5)
按年份分组
2014(56)
2012(45)
2011(36)
2010(30)
2009(22)
2006(9)
2003(4)
1998(5)
1997(5)
1946(1)
按来源分组
陇东报(6)
宁波日报(2)
新世纪图书馆(1)
美术之友(1)
宝钢日报(1)
海峡导报(1)
北京青年报(1)
马鞍山日报(1)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1)
文物(1)
龙凤岩的绿色企业家
作者:傅柏林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色企业  广昌县  造林营林  杉树林  村委会  承包造林  赣闽边  营林管理  香火不绝  发展林业 
描述:距广昌县城西南约15公里,有一处风光秀丽的龙风岩。其中有一座建于唐代(以后几经重修)的寺庙。历史悠久,香火不绝,山岩配古寺,相得益彰,闻名赣闽边界。
记将军书法家舒同(
作者:梁滕渊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记将军书法家舒同(
跨文化交流视野的《牡丹亭》
作者:原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描述: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角度对《牡丹亭》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并综合运用了中西不同的戏剧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后现代杂沓”版《牡丹亭》。陈士争以忠实于原著为特点,并在舞台上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表演形式,因此被称为“传奇”版《牡丹亭》。由于两个美国《牡丹亭》与中国的传统演出大相径庭,观众对它们褒贬不一,因此中外学者展开了对传统与创新的大讨论。 其次,透过导演的文化身份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文化权力关系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美国人以能够最先上演全本《牡丹亭》而炫耀他们的文化胜利之姿,而华裔导演却在使用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折...
昔日北京动物园古桥()
作者:杨小燕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牡丹亭  古桥  照片档案  试验场  拆除  扩建  游廊  景区  珍贵 
描述:北京动物园内的古桥大部分已在扩建中拆除,只留下珍贵的老照片档案,与大家共赏。
中国音乐史 乐器篇(
作者:薛宗明  来源:台湾商务印书馆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音乐史 乐器篇(
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作者:杨九华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描述: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唐宋八大家全集 王安石集
作者:启功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唐宋八大家全集 王安石集
档案学视角的《周礼》研究
作者:洪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档案  主体  种类  制度 
描述:礼》记载的档案工作(兼顾文书工作)主体。这里的档案工作主体,是指从事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可以是个人或人群(如同一工作部门的人)。主要是按天、地、春、夏、秋五个系统部门逐一论述《周礼》所记载的档案工作主体。在每一个系统部门中,详细论述了这一系统的档案官员名称及其职责,并将主要的档案官员情况制成表格。第二,在第三章中,主要是根据档案的内容将《周礼》中所记载的档案分为行政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类、科技类、占卜类等五大类,并分门别类地对每一种类的档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每一节中主要论述了这一类档案的具体涵括以及此类档案的形成、保管情况。第三,在第四章中论述了《周礼》所记载的档案工作制度。《周礼》所记述的档案工作制度情况是多方面的,在这一章中,主要就《周礼》中所记述的档案收集制度、保...
“黄鹤桥”说丰年
作者:暂无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恩施山水处处皆风光,深山中的美景只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网友“水杉树”拍摄的《“黄鹤桥”》,以山下一片长势正旺的田野为“主角”,著名景点“黄鹤桥”的群峰成了画面中的点缀。虽然如此,在湛蓝的天空
德泽水库闸蓄水
作者:尹朝平 顾彬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德泽水库闸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