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三木”
作者:王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先秦两汉  司马迁  说文解字注  王安石  沈家本  刑具  罪犯  李善  段玉裁 
描述:司马迁《报任安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唐李善《文选》注:三木,在项及手足也。《辞海》、《辞源》皆沿李善说,谓三木是加在罪犯颈和手足上的刑具,关于三木的具体名称未做说明。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三木即桎、梏、拲。梏在脰(颈),桎
“大钟”
作者:牛龙菲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钟  双音钟  《说文解字》  中国音乐学  立象以尽意  商周青铜器  训诂学  无射  《周礼  民族民间音乐 
描述:“大钟”牛龙菲1979年陕西扶风出土的"南宫乎钟",其甬上铭曰:"土(徒)南宫乎,乍(作)大钟,兹名为无昊(射)钟。"其中"大钟"一语,特别是其中""或""之一字,向未有确训达诂.今特为之考释
“强梁”
作者:罗红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强梁  老子注  古汉语  来母  说文  本义  王安石  引伸  朱谦之  道德经 
描述:母,二母读音异;郑张尚芳拟音,“梁”为*ra,“勍”为*gra,二声母有单复辅音之别。二、“梁”为“屋梁”,此说始见于王安石。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字说》曰:屋梁两端,乘实如之。所谓强梁者,如梁之强。”按此说颇难解:《说文.木部》:“梁,水桥也。”“梁”处水面而能渡人绝水,力虽强,何至于引伸为“不得其死”之“强梁”从语源角度看,桥梁屋梁皆横木,可以承担压力,不妨把“栋梁”也看作“梁”之本义。但文献中,栋梁往往是有用之才,堪当大任者,而绝非老子所谓“不得其死”者。实际上,古汉语存在一种“慢声为二,急声为一”的衍生模式,即某字附加“来母+某字韵母”构成双音节形式。兹举数例如下:笔→不律、杜→土卤、荠→蒺藜、狸→不来。又,古代散曲和杂剧中也存有相当数量的实例:环→胡阑、圈→曲连、耷→答剌、团→团栾等。因此,“强梁...
“见背”另
作者:汤仕普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音词  汉语大词典  第一人称代词  被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省略  王安石  语境  解释  古代汉语 
描述:’、‘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其中
晏殊巧逢燕归来
作者:张以新 全概念  来源:红蕾·快乐读写(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大明寺  大明寺  词人  词人     
描述:一天,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
“诗中有戏”浅说
作者:申卫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反应  晏殊  ')  阵子 
描述:(以下包含词、曲)中有画,是诗论中众所周知的话题。但诗中有戏,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诗中有戏,即通过一首的动作性语言等所表现出来的短小的矛盾冲突,再现生活的形象,以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例如晏殊
新春话春联
作者:王松图  来源:中国工会财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联  《元日》  王安石  民间   
描述:新春话春联
“茧翁”汤显祖
作者:夏立  来源:古今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剧作家  无奈  因缘   
描述:剧作家汤显祖晚年有一号:茧翁。“茧翁”顾名思义乃茧中之翁也。细品之,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号。既有无可伸展拳脚之无奈,也有作茧自缚之自嘲,却更有节操自守之欣慰。据传,汤显祖取号时口占一绝:“不随器界不成窠,不断因缘不弄蛾。大向此中干到死,世人休疑似苏何。”诗中耿直可见。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作者:暂无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故事  民间   
描述:民间有个故事.说苏轼一天有事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家睡觉,他便在书房等候,结果看到桌上有两句没写完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谁是大文豪之贾岛和王安石
作者:韩中华  来源: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贾岛  唐宋八大家  政治改革   
描述:一个被称为“囚”,一生不喜欢和人来往,写的凄(qī)凄苦苦;一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处在政治改革的风口浪尖,文章雄健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