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代传奇始末研究
作者:王娟  来源:新学术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南戏  《永乐大典》三种戏文  四大传奇  《琵琶记》  昆腔  《浣纱记》  汤显祖《牡丹亭 
描述:近年来对明清传奇的研究日渐兴起,传奇作为独特的一个剧种,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明代传奇的渊源、发展、高潮和尾声做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尤其是明代传奇的渊源,论述尤细,因为俗语说
“俱非才子不能道”:《才子牡丹亭》批评视野下的《疑雨集》与
作者:耿传友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批评视野  批评视野  点校  点校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杜丽娘  杜丽娘  夫妇  夫妇  戏曲  戏曲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描述:把王彦泓的《疑雨集》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相提并论,看起来似乎有点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甚远:在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中,《牡丹亭》都被作为第一流的作品加以介绍,而对《疑雨集》却很少提及。吴震生
刘绍喜:从八百元到百亿元
作者:零度南方  来源:新智慧(财富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汕头市  广东省  同龄人  海莲  传奇 
描述:木棚里诞生传奇“宜华”刘绍喜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下镇,当时家里穷得叮当响。他跟着父亲干农活,但改革开放后,他看到周围的同龄人或多或少都赚到了钱,刘绍喜的心开始躁动起来。一家人东拼西凑,凑了
传承改革,写“春天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欧广源 梁广大 李灏 陈开枝 20年前,时任佛山市委副书记欧广源、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时任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和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作为历史见证者,亲历了邓小平南方之行,期间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思考与魄力,见证了“春天的故事”。 20年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受邀来到深
传承改革写“春天的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资料图片 李灏陪同习近平视察。 梁广大陪同习近平视察。 陈开枝陪同习近平视察。 20年前,他们作为历史见证者,亲历了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其间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思考与魄力,见证了“春天的故事”。 20年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受邀来到深
《文苑英华》《文选》特征及原因探析
作者:何水英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昭明太子  编纂体例  文体  编纂者  王应麟  收录  诗歌  萧统 
描述:文选》为蓝本。此观点被普遍认可,如《四库全书总目》言《文苑英华》"梁昭明太子选撰《文选》三十卷,迄于梁初。此书所录,则起于梁末,盖即以上《文选》。其分类编辑,体例亦略相同,而门类更为繁碎
剧本剖析 剧作原理及技巧()
作者:黄维若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斯特林堡  弗洛伊德心理学  杜丽娘  梦境  莎士比亚  无意识  人物关系  戏剧人物  戏剧家  汤显祖 
描述:2.梦幻中的戏剧人物梦是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的活动。上古人们认为梦是未来要发生某种事情的预兆,或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之重现,或是神喻。此看法长期流行。今天我们对梦的认识,相当程度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因为他对梦进行了专门而深入的研究,认为
九珠潭传奇:徐芳的故事
作者:鲁达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故事  白酒品牌  酒文化  瑞安市  酿酒工艺  温州  黄酒  乌衣红曲  传统酿造  父亲 
描述:2011年,全中国都在为红酒而疯狂。她,一位时尚的女性,年轻的创二代,却甘愿埋头于古老的中华酒文化。她的活力,让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温州酿酒工艺,重新焕发生命的青春。她叫徐芳,是我国白酒业最年轻的一位女性民营企业家。
论吴炳《情邮记》传奇
作者:殷亚林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情邮记》  艺术成就 
描述:吴炳是明末剧坛的代表人物,有"粲花五种曲"传世。其中,《情邮记》一剧得到了吴梅先生的高度赞誉,但学界目前对其仍缺少基本关注。该剧在思想内容方面不出晚明主流,然亦有其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则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是结构与曲辞两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黄希庭:校园里不老的传奇
作者:朱丽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9月11日,刚刚荣膺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西南大学教授黄希庭迎来不少客人——他的七八个弟子不约而同地前来探望恩师。“这个奖杯应该你们去拿。”已经75岁高龄的老教授微笑着对自己的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