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悲剧审美差异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比较研究
-
作者:高翠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审美差异
-
描述:许多方面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诠释着人类共同美好情感;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折射出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的不同。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牡丹亭》和《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学者众多,在这些学者和专家当中,更多人
-
昆曲《牡丹亭》传统版与青舂版之比较研究
-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主腔 主腔 变化形态 变化形态 青春版 青春版
-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
说“关”
-
作者:唐雪元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争史 军事家 攻关 人生 注释 周礼 辞海 要塞 异议 守住
-
描述:"关"者,《辞海》说是"要塞也"。《周礼》注释是"界上之门"。但无论怎么说,"关"的位置很险峻,也很重要,大约是没有异议的。因此,古代的军事家特别强调:"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并警告说:"所守或匪亲
-
国乐与都市: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
-
作者:阮弘 来源:上海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竹丝音乐 研究 广东省 江南丝竹 研究 民间音乐 音乐史 上海市
-
描述:国乐与都市: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
-
山西省临县正觉寺的历史演变及创建年代之我见
-
作者:白礼昌 来源:山区经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建年代 创建年代 历史演变 历史演变 临县 临县 山西 山西
-
描述:应“临县保护正觉寺十二连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黎明、高卫平同志的邀请,我于2008年7月25日到达临县曲峪镇小甲头正觉寺,对其历史演变和创建年代进行了考察鉴定。
-
乐安流坑村传统聚落形成与演变的特色探讨
-
作者:许飞进 刘强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 流坑村 流坑村 特色 特色 定位 定位
-
描述:出流坑村的赣文化特色,丰富了聚落的地方化研究。
-
两个文豪 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作者:孙泽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反变法派 女子 文豪 史学 诗词 宋神宗 改革法 好朋友
-
描述:一个是才高八斗在史学上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史学巨人,一个是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个大文豪的交谊颇为引人注目。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司马光比王安石长两岁,他们都曾在包拯手下为官。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且名扬于世的高士,一度是互相倾慕的好友。
-
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李贽的“童心说”与汤显祖的“情至说”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说 童心说 汤显祖 汤显祖 情至说 情至说
-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说,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知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情至说”与李贽
-
“王安石字介”说
-
作者:侯体健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文化名人 文学领域 政治领域 北宋 士人
-
描述:吗?“王安石字介甫”就一定是铁板钉钉的事?就一定毫无可议之处吗?我看未必。古人的名和字之间都是相关联的,《白虎通义.姓名》说:“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王安石的名和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