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习武》的发现及其价值
作者:程鹏宇  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习武  杨炳  梅花拳 
描述:的价值和作用。
元人诗概说
作者:韩格平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人诗前序  元人诗序文  虞集诗序文 
描述:元人诗,包括元人撰写的诗前序和以散文形式撰写的介绍相关诗歌创作背景及其内容主旨的诗序文。本文在调查若干元人别集及《全元文》的基础上,择要介绍了元人诗前序与诗序文的基本内容,并以虞集诗序文为例予以
范仲淹全集
作者:方健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文化研究  宋代    北宋本  五十周年  理想人格  陕西  王安石  家刻本 
描述:世九百五十周年之际,刊行一部由刘琳、李勇先、蓉贵先生合作点校整理的新版《范仲淹全集》,意义深远,十分必要。
《北宋书院研究》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北宋书院  学术思想  教学组织形式  中国古代  教育功能  教师群体  教育机构  举办者  李觏 
描述:术思想的发展、书院与教师群体、书院与
华盖山资福对外开放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华盖山资福对外开放
镇江金山寺文宗藏《四库全书》始末
作者:肖梦龙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  镇江之战  《古今图书集成》  金山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乾隆帝  《四库全书总目》  藏书楼  扬州  乾隆皇帝 
描述:镇江金山寺文宗藏《四库全书》始末肖梦龙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头份告竣,连同在抄的三份,庋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沈阳故宫的文溯,承德行宫的文津。这四,世称为
皇家藏书楼:“文淙”(六)
作者:暂无 来源:社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楼  《四库全书》  乾隆皇帝  金山寺  镇江 
描述:仅用一年时间,并且其中有诸多的工料都是当地人捐献的,镇江人对于文化的热心程度从此可见一斑。
宋代“千支架法”辨析
作者:王金玉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平集》  千字文  档案形成  档案管理方法  庆元条法事类  档案工作  《宋会要》  文书  历史地位 
描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表现。宋人周湛创立的“千文架法”是经朝廷在全国推广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以提高中国档案学在世界档案史上的地位,颇具现实意义。
沈凤教授验案二则
作者:章茂森 樊巧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塞氏综合征  沈凤 
描述:学造诣独深,是公认的温病学理论大家、临床大家.沈老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而不泥古,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每应手辄效,覆杯而愈,虽年逾八旬,仍然坚持上临床,造福全国各地闻名而来的患者.笔者长年侍诊于沈老,亲眼目睹经沈老妙手回春的各种疑难杂症,现举三则.
沈凤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作者:许冠恒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凤  中医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研究 
描述:料。通过研究,认为沈教授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①认为温病学是在《伤寒论》基础上的发展。沈教授指出《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具体影响有:六经的继承发展观是温病学中特有辨证方法的立论基础;辨证求因观促进了温病病因的不断演化发展;诊断观对温病诊法学发展起了积极影响;“随证治之”观启示了温病治疗学。②认为《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功用丰富,具有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虚、平冲降逆和通瘀活血等功效;随着用量及配伍药物的不同,体现的功用更多。③揭示了《伤寒论》中水气病辨证施治的规律,分为五种类型:表寒里饮,治宜解表化饮;水结胸胁,治宜逐水;水阻中焦,治宜温运;下焦阳气不化,治宜化气行水;水热郁阻,治宜清热利水。④在传统六淫病因学说基础上,指出温邪受地域影响易夹湿为患;认为应该将传统的六淫病因学说加以改革和发展,把六淫病因学说、戾气学说与现代病原体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正确地认识各种温病的发病原因,又能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⑤外感热病治疗中需坚持六大治则:未病先防,已病截断;强调祛邪,注重扶正;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时时顾护阴液。⑥认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主张取三者之所长,融合为一,提出以脏腑为纲、以气血为辨、以八纲为用的外感热病辨证理论体系统一的新设想。通过病例分析和沈教授亲传身授,总结了沈教授在小儿感冒、支气管哮喘、萎缩性胃炎、白塞病、湿热痹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六种中(西)医疾病诊疗经验;总结了沈教授常用方止嗽散及藿朴夏苓汤的应用经验;总结了沈教授治疗温病神昏及膏滋方的特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