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72)
学位论文
(7)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8)
地方文献
(10)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4
(4)
2010
(7)
2004
(9)
2002
(7)
2000
(6)
1988
(16)
1986
(13)
1985
(7)
1983
(5)
1982
(5)
按来源分组
齐鲁学刊
(3)
社会科学辑刊
(3)
南方文物
(2)
唐都学刊
(2)
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2)
中华文化论坛
(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山东社会科学
(1)
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名句
唐人
吕惠卿
喜剧
北宋
以文为诗
唐宋诗
南宋后期
理学家
周礼
禅宗
王安石
商鞅变法
原因
士大夫
唐诗
创作方法
唐音
失败
唐宋
唐代
倾向
王安石变法
四川
咏物诗
诗歌
笑语
别集
传统文化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宋诗略论》】搜索到相关结果
281
条
宋诗
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作者:
张尹炫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苏诗
《石林诗话》
苏武
苏舜钦
黄庭坚
描述:
宋诗
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
宋诗
的历史地位
宋诗
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
《
宋诗
别裁集》指瑕
作者:
王友胜
来源:
咸宁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宋诗
别裁集》
指瑕
《绝句》
诗题
《诚斋集》
自注
编选者
王安石
杨万里
《全
宋诗
》
描述:
《
宋诗
别裁集》指瑕
读《全
宋诗
》札记(二)
作者:
房日晰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
宋诗
》
宋敏求
《舆地纪胜》
札记
西陵
王令
琵琶
王安石
次韵
房日晰
描述:
,今姑录以待考。”《全
宋诗
》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试论
宋诗
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
肖蔚彬
来源: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文为诗
唐
宋诗
欧阳修
王安石
中国古典诗歌
唐人
散文化
宋人
苏轼
白居易
描述:
宋诗
似乎是很为一些人鄙夷不屑的。这也难怪。同被一般人看作处于诗歌的黄金时代的唐诗相比,
宋诗
恐怕确有点黯然失色。好比在古典文学的艺术之宫中徜徉的人们,他们在唐代的大厅中,在李白、杜甫、白居易们创造
浅析
宋诗
与唐诗的风格差异
作者:
虞尚元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
唐宋诗歌
风格差异
黄庭坚
创新发展
宋代诗人
丰腴
苏轼
比较分析
王安石
描述:
唐诗与
宋诗
,它们本是一脉相承的,从整个诗史来看,
宋诗
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又存在很大差异,
宋诗
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创新发展起来的。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唐宋诗歌的差异
仇必鳌书法作品
作者:
仇必鳌
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作品
行草书
宋诗
隶书
晏殊
诗词
古人
描述:
仇必鳌书法作品
古代诗人
作者:
不悔
来源: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人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思想家
改革家
诗文
宋诗
描述: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诗文兼长,其诗对确立
宋诗
风格具有重要贡献.其文亦名列“唐宋八大家”有《临川先生正集》等。
略论
文学中的变态心理
作者:
张建均
来源:
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态心理
心理变态
《牡丹亭》
文学作品
论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离骚》
《史记》
文学心理
卡夫卡
描述:
略论
文学中的变态心理张建均文学是人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我国文学理论家刘熙载也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
略论
《牡丹亭》和《哈姆莱特》
作者:
李正民
来源:
中华戏曲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略论
《牡丹亭》和《哈姆莱特》
陆九渊道德修养思想
略论
作者:
饶小敏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修养
修养的基础与前提
原则与方法
最终目标
描述: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针对来嘉的“道问学”,鲜明地提出以“尊德性”为中心,以“学为人”为目的的道德修养思想。现就陆九渊的道德修养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深化有所研益。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