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62)
报纸(191)
图书(178)
学位论文(123)
会议论文(6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14)
地方文献 (131)
宗教集要 (20)
非遗保护 (17)
才乡教育 (15)
地方风物 (14)
文化溯源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4(210)
2013(153)
2012(215)
2007(167)
2006(132)
2003(97)
1995(62)
1989(53)
1987(58)
1986(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1)
诗经研究丛刊(10)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5)
书目季刊(5)
江西社会科学(5)
四川图书馆学报(3)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
寻根(2)
价格月刊(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
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不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
“六月”:喧声渐远的盛日刘绍本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过了“五月五”端午节,又没到“七月七”七夕节,这中间的农历六月初六便来临了。壬辰年的“六月”,逢在阳历7月24日,已迫在近日。这在往昔岁时,也算是个盛大的节日口儿了。且不说“六六大顺”的吉祥
安守农村家园护百姓安康
作者:暂无 来源:廊坊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杜官屯村卫生室的大学生村医正在为村民测量血压。 本报记者 张欢 摄 本报记者 张欢 9月3日,记者在三河市李旗庄镇杜官屯村卫生室遇到了前来量血压的王秀英老人,“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测一下血压,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有个了解,自从村里有了这个新卫生室,吃药打针比以前都方便多了。”见到记者,老人直
美哉!哉! 本报小记者亲临“2012遂昌汤显祖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處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小敏姐姐小记者吴予幻)4月8日,“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拉开帷幕。作为《处州晚报》小记者,我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了仙县遂昌最美的四月天。 上午9时,伴随着“咚咚咚”震耳欲聋
论《诗经》中的孝思想
作者:陈发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孝思想  周礼 
描述: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正是立足于孝这一伦理道理,以《诗经》为考察对象,从文本入手分析孝的早期内涵及其发展演变情况,并对其背后的原因、作用、与周礼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探究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从周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制度等方面着手,联系《诗经》时代特征,逐步挖掘采摘行为从一般农事的实写对象,到为婚恋、政治主题诗篇承担起兴作用的发展变化。作者将尝试就“采摘”这一《诗经》特有
伤心凉粉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心  周礼  安岳县  阆中 
描述:往四川是常事,每每听闻安岳县周礼镇有一味美食日“伤心凉粉”,便心生向往,欲罢不能,然专程去周礼却至今而未达,最难将息。留有遗憾,不是件坏事,正如不煮熟的饭菜,绝不会变馊。日前去往阆中公干,于古城热闹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
作者:姚小鸥 孟祥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周礼  《郭店楚简》 
描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但他敬畏天命,称举仁德。
屈原《离骚》用礼探微
作者:王学军 贺威丽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周礼 
描述:涉及范围广;以周礼为本而又融入楚地习俗。东周礼坏之际,礼制并未完全丧失固有作用,作为身份等级衡量标准,依旧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因而《离骚》用礼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周代贵族熟悉礼仪,礼为社会交往
西周至汉时期遗失物制度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杨来运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遗失物  周礼  法经  汉律 
描述:周朝的"大者公之,小者私之"的无人认领遗失物归属原则是对其集体劳动成果分配原则的扩展与适用。《法经》"拾遗者刖"的严苛规定是法家重刑思想的体现。汉朝的遗失物制度继承自《周礼》而非《法经》,其实际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