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96)
报纸(674)
学位论文(183)
图书(148)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385)
地方文献 (43)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0)
2011(508)
2010(521)
2009(445)
2003(244)
2002(226)
1996(230)
1994(209)
1979(38)
1974(9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4)
牡丹(6)
大地(2)
中华书局(2)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大地周刊(1)
中国医疗保险(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
一位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苏轼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方志远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时代精神  实践者  悲喜剧  儒家学说  先秦儒学  王安石  程颐  个性  司马光 
描述:他不是大儒或卫道士,他既没有开宗立派,也不板着面孔训人;他也非腐儒、迂儒,在他身上没有酸臭,更没有龌龊。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位儒家学说真诚而执着的实践者。
“两宰相”之一的苏辙
作者:高秀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  欧阳修  宰相  京师  进士及第  河南  同科 
描述:,兄弟二人同时
真实的诗
作者:沉戈  来源:岁月(燕赵诗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实  奥运会  毛泽东  王安石  大地震  雪灾  拉萨  骚乱  和谐  平昌 
描述:真实的诗
梅花驿路(外一篇)
作者:钟祖基  来源:百花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临川文化  驿路  王安石  驿道  长时间  文天祥  苏东坡  路面  个性张扬 
描述:1暮春,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浸染着酣畅淋漓的新绿,蜿蜒的古驿路不经意地从中切割这浓郁的色块,鹅卵石和青石板间杂铺砌的路面落满厚厚的苔藓和深褐的渍斑,风从梅林的梢尖掠过,轻轻地,却吹不去远逝岁月遗存
论北宋中期词的变化
作者:邓乔彬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雅俗结合  新旧党争  士大夫  对立面  王安石  黄庭坚  俗词 
描述:雅俗结合。词人所作,兼备雅俗,王安石、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有不少俗词。
古人神辨泡茶用水故事二则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茶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子  陆羽  用水  三峡  人神  使者  湖州  王安石  申辩  利器 
描述:陆羽神鉴南零水。相传李季卿刺湖州时,至维扬遇陆羽,泊扬子驿,邀陆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两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遂命侍从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候之,俄顷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者申辩确
宁波赋
作者:杨东标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宁波商帮  东方大港  王安石  四明山  日月  徐福  骨哨  长江  海岸  吞吐 
描述:壮哉伟哉!泱泱东方大港,浩浩八面来风。看巨舶巍列,招揽九天日月;沧溟横溢,吞吐五洲风云。曾几何时,誉飞环宇,雄峙亚东。夫宁波者,简称为甬。处长江三角之南,居大陆海岸之中。东濒普陀,碧海汪涛见浩瀚;西接钱塘,平畴沃
江西省临川中学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政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  学科带头人  抚州地区  临川  重点中学  优秀教师  拔尖人才  学校  汤显祖  王安石 
描述:人、中级63人、初级53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或江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11人,首批抚州地区学科带头人5人(占全区学科带头人总数的1/10),首批市学科带头人5人(占全市
探访元极路 临境莲花山
作者:周喜俊  来源:统一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莲花山  元极学  人天科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长江中游  大文化氛围  陶渊明  人文景观  文化名城  王安石 
描述:观?这一切似乎都在其次,而最让我感动的却是那浓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神奇的现代人天科学相融的大文化氛围。
昭君文化是中华先进文化
作者:郝诚之  来源:实践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文化  王昭君  昭君出塞  呼和浩特  内蒙古  王安石  民族团结  和亲  民间故事  昭君故事 
描述::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臧克家等。50年代,周恩来总理以呼和浩特生产的昭君黄酒宴请中外客人,希望中国出现更多的当代昭君;60年代,董必武副主席谒昭君墓,诗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故事不但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越南、朝鲜、日本也广为人知,近年在法国等欧洲国家亦日益引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