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目的论理论下的《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负载对比分析
作者:缑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目的论  牡丹亭  文化翻译  比较研究 
描述:行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再创造。在对于文化的处理上,两位译者因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白之主要取了异化策略,其读者对象一般为汉学家和中文专业的外国学生,由于读者已经对中国文化
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翻译:以汪译《牡丹亭》为例
作者:林佳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  文化负载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的翻译策略。
挥毫珠玉、翰双绝:郭睛湖先生及其书艺
作者:邹绵绵  来源:书法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评论  艺术评论 
描述:挥毫珠玉、翰双绝:郭睛湖先生及其书艺
思致融情传好句―论《珠玉》之情中有思
作者:唐红卫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思致  理性 
描述:作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理性诗人晏殊的《珠玉》具有明显的情中有思的特点―在中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不经意中比别人多了一份思致与理性。这一份思致具体表现为强烈的生命意识,这一份理性则具体表现在对苦难
王谢子弟天然秀,岂是三家村中人:论晏几道之华贵气象兼析其
作者:牟国煜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华贵  华贵  贵公子  贵公子  色彩  色彩  语言  语言  韵味  韵味  孤傲  孤傲  真淳  真淳 
描述:象的发掘和论述。如果将晏殊比作牡丹,那么晏几道当可比作月季,虽不同于牡丹的雍容大气,其精致鲜妍处却过之,无愧“华贵”二字。同时对于其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面的性格,尚未发掘其心态形成原因。事实上
痴情两公子 风华二词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
作者:吕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词  诗词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晏几道  晏几道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描述:北宋的晏几道和清朝纳兰性德是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他们都是痴情的公子,在身世、禀赋、才华、性格与人生价值取向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又均以小令见长,所以在学研究中也就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本文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晏几道苦情研究
作者:王慧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苦情  苦情表现  苦情层次  苦情营造  北宋文学 
描述:本文选择晏几道做为研究的对象,并把题目定为"晏几道苦情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其作的分析研究,对这位"古之伤心人"(冯煦语)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本着"知人论世"的写法
注释书中名物训诂方法的历史演变——以《周礼》郑玄注、贾公
作者:张学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名物训诂  《周礼》 
描述:公彦倾向于只从语义这一点上切入;3)孙诒让擅长以古证古与参校求诂。文章还描述...
北宋中期词坛的一支异军:范欧王苏略论:[范仲淹、欧阳修、
作者:唐骥  来源:太行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  文学研究  中国 
描述:北宋中期词坛的一支异军:范欧王苏略论:[范仲淹、欧阳修、
清新优美喜芳春——介绍晏殊(题图伍军)
作者:超尘  来源:美与当代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清新优美喜芳春——介绍晏殊(题图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