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27)
报纸(108)
学位论文(26)
图书(19)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37)
地方文献 (33)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66)
2009(42)
2007(37)
2006(27)
2004(36)
2003(21)
2002(12)
1999(18)
1993(2)
1987(7)
按来源分组
地图(4)
古建园林技术(2)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
半导体技术(1)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1)
社科纵横(1)
小学教学设计(1)
建材与装饰(1)
桂海春秋(1)
艺术教育(1)
为教“儒之大者”: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的人生之“道”
作者:曹雪琴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人生  儒教  知识发现  教学科研  工程学院  认知机理  先行者 
描述:在我的人生中,首先是教师身份,其次是教学科研并重,初见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资深教授杨炳儒时,他如此开场。尽管他是国内知识发现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尽管他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基于内在认知机理的知识发现理论体
三部分表里,六病辨阴阳: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三部六病”
作者:郭维峰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部六病  伤寒论  半表半里  阴阳  太阳病  医疗实践  勇于实践  证候  学说  表里 
描述:三部六病是人体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阴阳失其平衡之后,发生的三阴三阳六组证候群的总称。这个说是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八十高令的主任医师刘绍武先生医疗实践的结晶。刘老一向勤奋读书,勇于实践,长于思考
芳菲园 又见一枝春——评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作者:欧阳江琳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邹自振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汤显祖与玉茗四梦》  评价  评价 
描述: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研究的重要收获。
张横渠礼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学派的影响
作者:林乐昌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  曹南冥  学派  朝鲜  中国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  学者 
描述: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
陆九渊心学诠释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  心学  六经注我 
描述:九渊心学诠释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与宋代姓氏及姓氏教育
作者:罗容海  来源:寻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急就篇  急就篇  姓氏  姓氏  王应麟  王应麟  宋代  宋代  百家姓  百家姓  教育  教育  四库馆臣  四库馆臣  郑樵  郑樵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马端临  马端临 
描述:姓氏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语》中晋国胥臣言,"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是为姓氏之始。三代之后,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中华姓氏体系基本确立,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郡望、堂号、门阀等特定的概念或制度,姓氏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
教材更应是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
作者:倪岗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  台湾地区  大陆  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  物质基础  教育功能 
描述: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元代陆士人的日常空间与社会关系网络:以李存《俟庵集》为中
作者:周茶仙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陆九渊  李存    道教 
描述:的思想生命力,更显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各学派、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郑玄礼体系管窥:以藏冰用冰和五祀说为例
作者:刁小龙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礼体系  《周礼》  藏冰  用冰  五祀 
描述:弃之不用。据此,可见在礼经典内部矛盾抵牾之中,郑玄也遵从《周礼》以调和众说,构建礼制。然而既然《周礼》文本存在矛盾,而郑玄在其中又有所去取,那么郑玄所依据的不过是理想的文本而已。
论晚明黄道周礼秩重建的学术理路:基于“孝本”意识的礼建构
作者:杨毓团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道周  礼秩重建  孝本意识  学术理路 
描述:晚明社会危机与心性之学的日益空疏导致了是时礼研究热潮的出现。而黄道周的礼研究建基于他的"孝本"意识之上。在他看来,"爱"、"敬"既是"孝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处于儒家道德教化之本源地位,又是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