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60)
报纸(1610)
学位论文(64)
图书(45)
会议论文(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90)
地方文献 (124)
地方风物 (41)
宗教集要 (21)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8)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1452)
2013(172)
2012(207)
2010(224)
2007(143)
2006(139)
2000(48)
1995(72)
1984(46)
1982(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1)
党风与廉政(3)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廉政瞭望(2)
京郊日报(2)
青年文摘·红版(2)
新华文摘(1)
红蕾·快乐读写(中旬)(1)
中学生阅读与作文(1)
青年文摘(1)
谢兰生行书十二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兰生(1760年~1831年)字佩士,号澧浦,又号星甫别署理道人、履道士。佛山南海麻奢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持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后羊城书院掌教,精于书画、篆刻,编有《汉印分韵》四卷。著有《常惺惺斋诗集》四卷、《游罗浮日记》一卷及《鸡肋草》并行于世。 谢兰
CaCl2溶液的浓度应是多少? 黄
作者:暂无 来源:生物学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CaCl2溶液的浓度应是多少? 黄
谢元淮和《鹾二十二首》
作者:葛庆华  来源:盐业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盐政  改革  淮北  新颖  问题  民生  形式  五言古诗  长篇  史著 
描述:谢元淮和《鹾二十二首》葛庆华盐,被人们喻为“食肴之将,五味之长”,“国之大宝”,充分说明了它在国计民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故此自古以来就受到特别的重视。关于盐政问题的论述更是连篇累牍,史不绝书。在这
《法》仿《齐论语》辨
作者:束景南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论》  《法  《齐论语》  《鲁论》  扬雄  《论语》  今古文经学  初学记  桓谭  董仲舒 
描述:《论语》有三:《齐论》、《鲁论》、《论》,《齐论》与《鲁论》为今《论语》。按《法·吾子》云:“问郑、卫之似,曰:聪听。……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请问本,曰
“田有禽,利执”新解
作者:高潮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马  新石器时代遗址  《周礼  闻一多  甲骨文  郭沫若  河南舞阳贾湖  “箫” 
描述:“田有禽,利执”新解高潮“田有禽,利执”是古今治易者聚讼的焦点之一。李池从闻一多说,训“”为“讯”,“执犹执讯也”,“故讯问之讯谓之言,俘讯之讯亦谓之言”。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援李鼎祚
“事信文”-谈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作者:唐骥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文学主张  古文运动  道学家  王安石  古文家  宋代散文  政治改革  中国文学史  艺术性 
描述:欧阳修是宋代散文家,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上承韩柳,发现并培养了“三苏”、王安石、曾巩等人,并和这些人一起,终于取得了这场文坛革新的胜利。但是,对欧阳修以往却颇多误解,其中之一是对其文学主张的误解。由于这些误解,多年来,欧阳修遭到了不应有的冷落。
王安石的《事书》与教育管理
作者:元玮  来源:中小学教育管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事书》与教育管理
《“”“语”“论”“说”与先秦论说文体》序
作者:王齐洲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体  先秦  《周礼》  《礼记》  传统 
描述:给予了高度重视。刘熙《释名》、蔡邕《独断》、曹丕《典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任?《文章缘起》等,都重视文体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明确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
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重新发表缀
作者:李希泌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太炎  三字经  重订  明清两代  国学  王应麟  大手术  章炳麟  人事部  苏州 
描述: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此书由该会重印五百册行世,时章太炎先生与他的门弟子讲述读史日程,由诸祖耿、王乘六笔录整理成文,附录于该书之后。由于两次印本均系小开本,所用纸张极为单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见到。
吴澄《礼记纂》的价值
作者:朱娜娜  来源:文学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  价值 
描述:元代吴澄的《礼记纂》,是《礼记》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但是有关是书却研究乏人,本文在研读《礼记纂》的基础之上,对《礼记纂》的特点与价值进行梳理,提出其以汉学为根基、博采宋人学说;分类明晰,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