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中人物的精神分析解读
-
作者:张嘉欐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牡丹亭》 《牡丹亭》 人物 人物
-
描述:文章将《牡丹亭》分作上下本,以精神分析学理对杜丽娘和作家进行心理研究,解读分析杜丽娘的本我、超我、自我及对剧情的影响,提出了本我戏与自我戏的见解,也认为作家主情论与士不遇的创作心理分别影响了
-
浅谈《牡丹亭》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
作者:谭自强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主义精神 牡丹 浪漫主义 爱情故事 代表作
-
描述:《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主要通过描写官宦小姐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呼唤个性解放、追求个人幸福的浪漫主义思想
-
论《关睢》在《牡丹亭》中的重要作用
-
作者:徐超文 来源: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关睢》在《牡丹亭》中的重要作用
-
试论悲剧《牡丹亭》中的“梦”
-
作者:韩佳卫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壮丹亭》 《壮丹亭》 梦 梦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
描述:交往的媒介;梦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性话语实践,是修复社会性创伤的一种方式。
-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
-
作者:吴美卿 许丹丹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魂 魂 梦 梦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本我冲动 本我冲动
-
描述: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浅说《牡丹亭》中的遂昌地方色彩
-
作者:朱达艺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白 唱词 插花 《牡丹亭》 地方色彩
-
描述:浅说《牡丹亭》中的遂昌地方色彩
-
《牡丹亭》中“陌生化”效果之探究
-
作者:白卓让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热爱青春、追求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其中人性解放和女性觉醒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剧作在创作语言、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都体现出
-
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
-
作者:朱小利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丰富性 戏曲作品 《西厢》 产生时代 汤显祖 “杜丽娘”
-
描述:浅谈《牡丹亭》中“情”的丰富性
-
姹紫嫣红俗中雅,曲苑流芳临川香:试论新编临川版采茶戏《牡丹
-
作者:廖夏林 杨菁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采茶戏 采茶戏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 雅俗 雅俗
-
描述:见。
-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为例,采用诺德的功能论对戏剧翻译及其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牡月‘亭》属于比较典型的案头剧,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因此,在把它翻译成适合舞台演出的英语文本时,许教授应该对原文进行了